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

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

ID:46331124

大小:8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2

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_第1页
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_第2页
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_第3页
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_第4页
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摘要:旅遊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伴隨著旅遊業和城市化不斷發展而岀現的一種必然現象。對國內有關旅遊城市化的文獻進行瞭梳理,分別從旅遊城市化的概念界定、動力機制、模式及特征、影響以及旅遊城市化的實證研究等方面進行瞭分析與總結關鍵詞:旅遊城市化;研究綜述;中國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7-0180-03旅遊城市化起源於福特制(fordism)時期的高工資和大衆消費,成熟於20世紀70年代,即後福特制(postfordism)時期的大眾享樂消費(nasscon

2、sunptionofpleasure)的興起[1]。隨著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城市綜合實力的增強、城市環境的全面改進及城市各種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在原有經濟、文化、交通、政治等功能之外,旅遊功能日趨完善。可以說旅遊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伴隨著旅遊業和城市化不斷發展而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旅遊城市化的概念界定"旅遊城市化"(tourismurbanization)是MilIins最早提出的,他認為,旅遊城市化是20世紀後期在西方發達國傢出現的,基於後現代主義消費觀和城市觀(註重享樂,pleasure)的一種

3、城市形態,是一種建立在享樂的銷售與消費基礎上的城市化模式[1]。國內已有學者對中國的旅遊城市化現象進行瞭實證研究,並對旅遊城市化概念進行瞭界定。黃震方將旅遊城市化定義為:旅遊區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轉移和聚集,旅遊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在人們的旅遊活動中作用逐漸增大的現象[2]。王冬萍認為,旅遊城市化是以旅遊的發展帶動人口、資本和物質等生產力要素向旅遊依托地區積聚和擴散,從而帶動城市地域的不斷推進和延伸的過程,它包括使城市規模擴大和使城市質量提高兩方面內容[3]。李鵬在黃震方等人定義的旅遊城市化概念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旅遊城市化

4、還包括旅遊景區景點的入工化和城鎮化傾向[4]。陸林從城市化角度,認為旅遊城市化是旅遊作為推動城市化的一種動力,引導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從消費的角度看,旅遊城市化是指為滿足人們由傳統的日用型消費向現代享樂型消費轉移,提升城市功能的過程。旅遊作為現代享樂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的城市化過程是一種新的城市化模式[5]。朱❷界定的旅遊城市化不僅僅是旅遊業促進城市發展的一種結果,更主要是一種動態發展的趨勢和演變過程。包括:(1)旅遊城市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旅遊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旅遊功能日益增強和城市旅遊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2)旅遊城市

5、化是城市旅遊角色的變化,是城市從旅遊客源地向旅遊客源地和旅遊目的地的綜合體轉化的過程;(3)旅遊城市化也是旅遊促進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個動態過程[6]。李璐芳則在王冬萍所定義的旅遊城市化概念基礎之上,進一步對旅遊城市化的含義作瞭如下描述:將城市作為旅遊目的地來建設,以更好地發揮城市的旅遊功能,促進城市建設,繁榮城市經濟[刀。安傳燕將旅遊城市化定義為:把旅遊作為一種推動人類社會經濟轉型、社會變遷和文化重構的動力來促進區域城市化的一種過程和現象。內涵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城市的景區化和景區的城市化[8]二、旅遊城市化動力機制黃震方將旅遊城市化的形

6、成機制總結為以下幾點:(1)城市化進程的帶動;(2)城市本身的載髏作用;(3)旅遊者對城市旅遊目的地的選擇行為;(4)政策機制;(5)旅遊業的發展和交通設施的完善[2]。李鵬從內在拉動力和外在驅動力兩個方面對旅遊城市化動力進行瞭研究,認為旅遊活動在本質上符合城市化進程的內在動力和規律,具體來說,旅遊需求拉動旅遊城市化,旅遊供給推動旅遊城市化。一系列旅遊政策的出臺與實施也促進瞭旅遊城市化進程。此外,與旅遊相關的活動以及旅遊行業本身在城市化進程中也扮演瞭重要的角色[4]。丁娟以九華山為例,對當地旅遊城市化動力機制進行瞭研究,認為旅遊城市化是多

7、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而產生。除瞭城市化進程的帶動因素外,旅遊城市化形成的動力機制還包括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旅遊者的行為規律和偏好、政策制度以及區位交通等因素[9]。吳國清認為,城市旅遊的發展促進瞭旅遊城市化的進程。一方面,城市的食宿、娛樂、休閑、通訊、購物等設施比較發達,為旅遊活動的實現提供瞭保障。另一方面,受閑暇時間、經濟支付能力、交通等因素影響,多數城市居民在選擇旅遊目的地時仍將目標鎖定在城市或城市近郊[10]三、旅遊城市化模式及特征李鵬將中國的旅遊城市化模式總結為黃山模式、曲阜模式和以武陵源為代表的旅遊景區景點城市

8、化現象。他認為,黃山作為一個由旅遊催生的城市,代表瞭為旅遊活動提供支持的一類城市,其旅遊城市化進程極具典型性。曲阜的旅遊城市化與黃山模式不同,從時間上看,曲阜旅遊業的發展和城市化相互促進,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