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

ID:46334522

大小:8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_第1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_第2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_第3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_第4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近况银网病俗称“牛皮癣‘‘,相当于中医学的“Lr,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属于“顽癣”范畴。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祖国医学记载的“T癣”、“顽癣”、“松皮癣”、“白”、“白风”、“蛇风”、“口壳疮”等病与该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与银屑病相关的内容首见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干癣,但有匡郭,枯索,痒,搔之口屑出是也二这是祖国医学关于木病的最早记载。需要说明的是,书中苦者将这类皮肤病界定为“癣”,应明确书中的“癣”与现代保学的由真菌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所引起的“癣"应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可见到关于

2、“癣”的较早记载:“(渠貉之山)其中多豪鱼,状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现代医学认为木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与多种因索冇关,尤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关系密切。本病是国内外皮肤领域重点研究防治的疾病z—。现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病因病机周歧鸣:1]认为顽同性银屑病必有脏腑受损,血气失和,营卫不畅,久病入络等诸多病理因素,终致邪毒遏伏肌表,新血无以充养,瘀毒难以宣泄,药力不达病所,致内外之邪帘滞肌表,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论其病机乃久病入络而致。国维[2]认为木病发病多由内外合邪所致,血燥为木,瘀毒为标。因燥、寒为秋冬时令之邪,素体血燥之人外受时令邪气,内

3、外合邪,血燥化风,邪助风势,使病情加重,而血瘀则贯穿银屑病发病全过程。在银屑病进行期,人部分忠者表现为血燥化热,热毒炽盛证。热毒炽盛,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成瘀;在稳定期,患者病情人都顽固难愈,主要是由各种毒邪侵害人体,毒邪积聚皮肤膜理,而致气血凝滞,营卫失和,经络阻塞,毒邪久蕴,毒气深沉,积久难化而成;在消退期,多数留有色素沉着,此为气滞血瘀表现。钟以泽[3]认为,银屑病多在正气不足之时,山外邪侵袭引起,好发于春季风温之邪盛行之际,多发于青壮年阳刚之躯,两者相搏于体内,必然化热牛毒,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则皮损可见红斑,热盛牛:风,风盛则燥,或病情日久不愈,耗伤气.血,肌肤失养,

4、则口屑层起。郝平生[4]认为银屑病按病情的发展,可分为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三期。屮医辨证,强调以发展、动态的观点去辨病。进行期,因湿热毒邪入血,邪盛正未衰,正邪相争于血分,而表现为血热之象;稳定期,因邪气渐化,营血渐耗,气血循行受阻,而表现为血虚之象;退行期,因邪气已衰,营血耗伤,阴血不足,运行不畅,而表现血虚、血瘀之象。韩永群等[5]认为银屑病系肾阴不足,脾气亏虚,外邪热毒侵袭人体所致。热毒郁久不解,则易耗伤阴血,阴血不足,则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致肌肤失养,形成以阴虚瘀热为本,以燥、热、瘀、毒为标的虚实夹杂Z证。陈贵华[6]认为银屑病病因为禀赋不足,情志不畅,外邪入侵肌肤或

5、过食荤腥辛辣、膏粱厚味,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等,导致脏腑内热、热伏营血、瘀血内生、邪与热瘀蕴结而发病,热、瘀、燥为其主要病机。2治疗2.1辨证论治根据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寻常型银屑病一般分为四型,即血热型、血虚型、血燥型、血瘀型;特殊型银屑病中,脓疱型一般辨证为脓毒型,红皮病烈为毒热烈,关节型为寒湿型或风湿痹阻型。赵炳南老屮医[7]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进行期)和血燥型(静止期),分别给予清热凉血活血的白1号方(生槐花30g,紫草根15g,赤芍15g,白茅根30g,生地30g,丹参15g,鸡血藤30g)和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的白2号方(鸡血藤30g,土茯苓30g,当归15g,生地15g

6、,威灵仙15g,山药15g,踞蜂房15g)加减治疗。朱仁康老中医[8]在临证中根据皮损特点及舌象脉症,分为血热风燥证和血虚风燥证,分别给以清热凉血解毒的克银1号(土茯苓30g,忍冬藤15g,草河〒15g,白鲜皮15g,北豆根10g,板蓝根15g,威灵仙10g,生U•草6g)和养血润燥解毒的克银2号方(生地30g,丹参15g,玄参15g,火麻仁10g,大青叶15g,ill豆根10g,白鲜皮15g,草河车15g,连翘10g)o孙步云老屮医[9]根据银屑病冬病夏愈或冬重夏轻的特点,认为木病与先天肾精亏损,阴寒毒邪侵袭肌肤有密切关系。根据前人“气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之说,选用民间验方

7、“天地虫方"(白僵蚕15g,地虫10g,乌梢蛇10g,鸡血藤10g,枸杞了15g,凌霄花10g,细生地15g,狼毒1.5g,生乌梅20g,黄粕15g)内服,外用“天地龙方”(守宫15g,地龙15g,黄升丹10g,轻粉5g,口及10g,蟾酥2g,冰片3g,鸡蛋6〜8只),取得良效。陈凯等[10]将该病分三型论治,血热型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用凉血活血汤加减(白茅根、紫草、生地黄、板蓝根、生石膏、赤芍等)。血瘀型者治宜活血化瘀,行气软坚。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丹参、当归、川茸、桃仁、红花、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