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

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

ID:46380509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_第1页
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_第2页
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_第3页
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_第4页
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初中科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众所周知,有效备课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然而,传统备课往往漠视学生的现实需求,妄图以教师的“经验之水”浇灌学生的“未知之花”,从而导致在选择教学内容、寻觅教学入口时常常“雾失楼台”,迷失了方向。正是在此背景下,新课改提出了“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理念,呼吁教师真正关注学情,了解学生起点。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关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

2、局限性,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途径去掌握学情,剖析学生学习的真正起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呢?制订预习单、整理易错题是两种简单易行又收效显著的做法。一、预习单——有效预测备课所谓预习单,顾名思义,就是检测学生对将授知识预习、掌握情况的一张反馈单。预习单上的题目设计耍引导学生实现预习应达成的目标,在题量设置上一般为五题左右,且前三至四题为基础题,后一至二题为中等难度题目,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整张预习单最核心的部分是“预后提问”,即学生

3、就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困惑。使用中,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按照“画、背、做、思”四步预习新课;大约15分钟后,教师下发预习单,要求学生闭卷完成,10分钟后上交;课后,教师进行评阅,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几种重要的盐》的前一天,笔者布置学生预习。第一步: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画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第二步: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好记录,方便预习后提问。第三步:用铅笔解答有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第四步:独立完成预习单。预习单收上来后,笔者惊喜地发现,有70%的学生能读

4、懂这节课的大致内容,不少学生还能结合口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对盐的理解。实际上,教参上的重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只需教师稍作归纳与概括即可。再來看学生提出的问题,那真是五花八门:盐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吗?盐都是中性?硝酸钱也是盐?盐都是晶体?潮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汉口玉是不是就是碳酸钙?哪些盐的水溶液呈酸性?哪些呈碱性?……了解了学生的“已知点”“未知点”和“欲知点”后,笔者在备课时作了如下设计:笫一,让学生分别介绍3种盐的性质和常见盐的溶解性(这是学生的“已知点”,书木介绍很清晰),不同学习合作小组进行补充,然后

5、由笔者总结与提炼;第二,选取预习单“我提问我进步”屮学生提出的几个核心问题(这是学生的“未知点”和“欲知点”),组织学牛开展讨论,答疑解惑。两个环节各用…半时间。结果,在第二天的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都争先恐后地来介绍3种盐的性质和常见盐的溶解性,课堂氛围极其热烈;当学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竟能归纳得较完整,笔者只稍作了总结与提炼;当选取预习单“我提问我进步”中学牛提出的儿个核心问题,学生们和笔者互相讨论,答疑解惑,师生关系很和谐,特别是那些问题被拿出來供大家讨论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课堂

6、效果很不错。可见,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设计教学,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中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幸福和快乐,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更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们很喜欢。当然,预习单的使用不仅限于某一节新课预习,有时也可以根据整章的特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提前对整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对每节内容的异同进行初步感知和比较分析。我们还可以让

7、学生直接在预习单上写下对科学课堂的需求,写下自己想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了解什么,然后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有效备课。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他。”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备”是为了“学”,“学”是“备”的基础。而有了预习单,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再是“0”,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也不再是“0”O二、易错题——有效对症备课习题演练,是教师检验学牛知识掌握状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课程实现知识由“静态传送”向“动态建构”转变的重要途径。在演练过程中

8、,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而这些错误暴露出学纶知识结构中的“空口点”。教师可对这些错误进行整理,归纳出学生常见的“易错题”,并分析病因,思考对策,使之成为后期教学和备课的“生长点”。教师研究学生的“易错题”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为寻找教学入口提供了依据。将这些“易错题”进行归类、分析和备课,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这些“易错题”设置悬念,启发学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