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

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

ID:46426883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_第1页
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_第2页
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_第3页
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_第4页
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作者对德育实效低的原因和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对策一、实效低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一)主要表现1•逆反心理:许多学生不喜欢上班会课,对教师的思想教育表现出烦躁、敷衍、漫不经心的状态,甚至和老师顶撞、争吵。在一些班里,受表扬的学生被孤立,受批评的学生却能得到同学的支持。2•学风浮夸、言行分离:一些学生学会了夸夸其谈,嘴里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表现却一塌糊涂。批评别人振振有词,轮到自己全是歪理。3•

2、双重人格:一些学生在学校或老师面前,表现很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礼貌有理。但回到家里或老师不在时,却出现出另外一副模样:懒惰,任性,自私,不肯吃苦,害怕困难,贪图安逸,追求高消费。4•心理偏差:一些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得过且过,是非不明,出现拉帮结伙、暴力倾向、早恋、吸烟等问题。(二)原因分析1•教育活动与学生实际脱离:教师观念陈旧,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转变工作方法,教育脱离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无视学生内心深处丰富多彩的需要。因而,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入耳”、“入脑”困难,其导向和动力作

3、用难以有效发挥。而且现在我们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师,往往有一个思维定势,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过去的孩子多乖,现在的学生难教。现在的学生,在家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许多学生的自律、自强、自立、自爱、自尊的意识相对浅薄,个人主义相对突出,集体主义意识不强,较强调自我的一个方面。教师却对这代学生的优点,特点和发展的需要与潜能了解不多,于是片面强调了学生缺点和不足,放大了问题而忽视了优点和长处,给予过多的消极期待,造成了学生自尊感和成就感偏低,致使学生德育自主性和道德感缺失,从

4、而使德育实效性低下。2•教育活动与社会脱节:德育构筑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但三环境交叉的内核越来越小。通常学校德育与家长行为、社会时尚大相径庭,致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妨碍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是学校以社会主义原则和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另一方面是社会和家庭中种种错误思想、言论、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校长期德育教育的成果往往毁于社会和家庭错误影响的旦夕之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不

5、健康的因素,还有很多矛盾、问题和消极的东西,这些因素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使德育实效性降低。因此,很多教师只好发出“胳膊扭不过大腿”、'‘五天学校教育不抵二天社会影响”的感叹。二、增强德育实效的主要对策(-)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为了提高德育实效,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当代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掌握他们思想、学习和生活的特点,使教育符合当代学生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当代的小学生多系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期,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反应敏锐,这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6、。但家庭的溺爱也成了他们成长的障碍,认为长辈的关怀是理所当然,因而娇生惯养,孤独离群,自私自利,缺乏独立能力。一方面表现出有雄心和抱负,另一方面,又显得懒惰,不愿意为之付诸努力。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自我满足,注重享受生活和追求直接兴趣。而一些畸形家庭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家庭的学生或敏感偏激,或沮丧畏惧,或孤僻自卑,或敌视权威,报复社会,呈现暴力偏向、早恋、吸烟,等等。由于各种压力和教育不当,致使不少学生染上心理疾病。据抽样调查显示小学校学生中,心理正常者仅占学生总人数的10%左右,这个数字

7、十分惊人。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辅导课等方式来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长辈,学校的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读懂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二)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层次德育教育目标必须有层次,否则就会使教育内容泛化,很难取得实际效果。《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强调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

8、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实际上是对中小学生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对小学生和初中学生,应强调公民教育,以行为习惯的训练为重点,通过规范、严格的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内化为品质,品质升华为信念,从而实现德育的高层次目标。对高中学生,身心已相当成熟,初步具有了思想的深刻性、组织性、独立性、批判性,应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主线,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