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ID:46433602

大小:7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1页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2页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3页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4页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慈溪学院09秋小教本徐晶晶摘要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学活动则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接触最广泛、最直接的活动之一,而它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诗歌、散文、阅读和写作等语文

2、教学活动中运用审美教育,并通过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及语文知识的积累等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语文教学活动、审美教育、审美能力、培养、运用如果说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那么语文教学活动就是美的事业,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项十分垂耍的任务。因此,要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在语文学习时获得美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就需耍语文教师能合理的结合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过程

3、中充分有效的进行审美教育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拟从以下儿个方面來加以探讨。一、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以诗歌因其浅显易懂的语言、琅琅上口的语感、深邃凝练的意境为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我们语文教材就从中选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作为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途径。但是学生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欣赏能力也不高。I大I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运用审美教育进行诗歌教学活动时可以教给他们掌握想彖的方法,鼓励他们

4、联系生活实际、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根据事物的发展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教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吋,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假如我是诗人,会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根据教师的点拨,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了:春暧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H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波涛汹涌,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一宜漂向远方,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

5、地方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不同程度的产生一定的身临其境Z感,并对其言外之意得到不同程度的感受。乂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面对插图,边听瀑布声边展开想象:巍峨挺拔的庐山,瀑布自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H然画卷就此栩栩如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再如教学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上述情景假设进入原诗意境展开想象:闷热的初秋深夜,天将破晓,彻夜难眠的诗人起床迎着

6、习习凉风,遥望奔腾翻滚的黄河和宜插云霄的华山,想到这壮丽的大好河山如今都陷于敌手,而当朝的权贵们却仍然终日只知寻欢作乐,不思收复失地,任由沦陷区的老百姓受尽异族的折磨与欺凌,年复一年的由盼槊而至失望,怎不令人感慨万千……这样,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朝廷的怨恨,在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其人文关怀。而教学《山居秋暝》一诗时则更可以从其优美的意境和恬淡、清新的基调出发,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诗首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写了空旷、静谧地空山在傍晚时分,一切都迷蒙起來,淅淅沥

7、沥的秋雨过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三、四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调由低敛而趋向高放,与月亮逐渐铺洒松林的景况相容。下句前四字全为齿音,末尾“流”字是舌音,发音由细碎而圆转,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起,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照”写出月光倾洒的情态。“流”字却化出了声咅。在学生眼前展现出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五、六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前两句的所见之景写到所闻之景。先是闻到竹林中传來的阵阵欢声笑语,再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莲叶翻滚,传来

8、渔舟荡水Z声,原来是渔人乘着月夜去捕血。他们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在静寂的秋夜雨后,透露出的浓浓的生活气息。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衬托出山林的“空”和“静”,使原木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飞扬的色彩和情调,增添了诗的情趣和意味,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联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审美教育在散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散文是美文,是文质相称、形神俱美的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