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ID:31165322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审美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灵、行为、语言、体态良好发展的手段之一,也是学生道德与智慧等综合素养提升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受、想象、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培养能力  语文教学资源点多面广,包罗万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教育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学生良好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打破语文课堂教学的

2、传统模式束缚,从塑造、建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入手,突出审美教育主渠道作用,强化审美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一、明确审美含义,确立审美教育目标  审美教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由此可见,结合初中学生美育教育实际,通过引领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审美情感及审美能力,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构、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3  二、挖掘资源内涵,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3、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渠道。语文教学资源通过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提升并指导生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语言感受、形象分析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内涵,以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1.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  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激发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体会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2.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鲁迅《故乡》语言片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

4、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这里的“蓝”“绿”“黄”三色交相辉映,作者运用明丽的色调描绘了一幅蓝天、碧海、沙滩、圆月、一望无际的瓜田美景,构成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图。这既对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的展现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教师可通过对景物、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美、感知美、感悟美,进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三、强化主题意识,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教学可结合学生审美经验,通过分析课文、阐释问题、提出问题,强化主题,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想”3,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

5、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关键,诱导学生阐发、品味。  四、纵横开拓延伸,培养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具有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包含内容丰富,文章情感真挚,多角度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多层次表达作者的审美倾向。有的表达赞美与纯真,有的鞭笞丑恶与黑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教材,走出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如读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全城的官员和百姓都跟随太守出猎,要看当年的孙权那

6、样弯弓射杀猛虎,真是盛况空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显示出苏轼那英武豪迈的气概,保卫祖国边境的信心和力量。当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这种豪迈的雄心壮志时,作者的情感已经进入读者的内心世界,激发起强烈的情感表现欲,达到了审美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审美目标一旦确立,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某种程度上是综合进行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独立发展的。在感知感悟的过程中,它们相互交替,相辅相成,螺旋上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施中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要结合具体的文本资料,全方位进行引领。这样,学生在感知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建构起

7、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受到美的熏陶与教育,其良好的审美人格就能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提升。  责任编辑周正旺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