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

ID:46454288

大小:7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3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_第1页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_第2页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_第3页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_第4页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研究综述资产剥离是企业收缩性资木运营的主要方式,国内理论界对资产剥离这一资本运营工具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资产剥离作为资本运营尤其是收缩性资本运营的重要工具日益受到实务界的重视,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摘要:本文以资产剥离概念、理论基础、剥离决策、剥离绩效评价等维度,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和逻辑顺序提供参考。关键词:企业管理论文发表,资产剥离,收缩性资本运营,研究综述,剥离程序一、引言在现有研

2、究中,许多学者都将资产剥离作为深入研究收缩性资本运营的实证对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产权制度和资本市场现状有关。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成本高,壳资源稀缺,企业为了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壳资源的价值,必然要借助于某一工具,而资产剥离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目前资产剥离及所有权岀售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也使企业在收缩时更倾向于选择这一方式。综观我国1995年至2004年的资产剥离情况可以看出,在我国实践中资产剥离的发生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的收缩方式,这与罗良忠(2008)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和对于其他收缩方式来说资产剥离更具有代表性。本文试图在全面梳理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

3、础上,以资产剥离概念、理论基础、剥离决策、剥离绩效评价U!个维度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和逻辑顺序提供参考。二、资产剥离的界定(一)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剥离1993年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要求对非生产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让企业真正摆脱办社会的负担,将企业长期担负的社会职能分流出去。一大批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陆续、分步骤地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剥离。此后,许多非改制的国有企业也把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作为搞活企业的重要手段。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国有企业改制中是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举措。

4、在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过程屮,要坚持合理性和配比性的基本原则,保证剥离后被剥离企业和剥离出的部分具有独立性、合理性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确保配比性原则的充分体现,可以对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和损益表项目分别考虑其剥离方法(王毛安,1998)。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非经理性资产剥离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來,剥离标准不一、审批监督部门职责不明确、资产剥离后产权归属不清、剥离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被侵蚀占用现象严重(吴彦、丁安广,1998),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相关对策的完善推动了国企改组中资产剥离的规范化运作和发展,1998年、1999年国企改革中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研究达到了高

5、潮。(二)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坏账被视为银行最主要的不良资产,剥离是处理这些不良资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曾经是资产剥离的一种内涵界定。关于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模式,各个国家不尽相同。美国是在政府竭力营造完善的法律环境的前提下,利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剥离经营与折价出售并行;瑞典通过大胆进行资产重组,并选配职业经理人员管理剥离出的不良资产;LI本主张对屮小金融机构采取财政资金拯救的方法,加之操作和决策问题的岀现,致使剥离不良资产右边“暗箱操作”之嫌;总之,关于如何进行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这些国家的实践和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完善相关市场环境是基础

6、,政府的参与是主导力量,分离经营与折价出售是不良资产剥离的核心,企业重组是配套措施(陈志毅,1999)。但是,资产剥离后可能会对银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导致其在资金形势上、资产质量上都发生显著变化,银行应采取相应措施來应对。普遍认同的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理方式一一资产剥离在实践中并非是一种最佳的选择。王秀芳(2001)通过对某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案例研究发现,不良资产剥离是成木较高、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最差的选择,而完全剥离或完全不剥离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最优选择。(三)重组资产剥离资产重组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是对企业生产要素进行分离和

7、整合优化组合过程。资产重组的模式主要有:兼并收购、资产剥离、买壳上市、股权转让、资产置换、企业分拆、股份回购等。这里的资产剥离是指公司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利可图资产以及已经达到预定口的的资产从公司资产中分离出来,即剔除自己不善于管理的资本,从而提高资产运作效率。正是由于资产重组模式有众多选择,所以不同重组模式的绩效比较就成了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不幸的是,学者们对此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结论,部分研究证明资产剥离是优于其它重组模式的(陆国庆,2000;张艳、李书峰,2004;陈茸,2004);另有研究则证明资产剥离绩效并不理想(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