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

ID:46455964

大小:6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_第3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_第4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摘要教师以学定教,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因生制宜;另一方面要解读教材,因课而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比较有效地推行以学定教的理念,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合作与交流和重视方法的传授。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5-0056-04作者简介高婷华(1987—),女,山东日照人,硕士,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教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旨在改

2、变过去专注于教师“教”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01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改版)》中新增添了有关学生个性、合作精神、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总H标要求。在这一基础教育宏观上总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屮小学也推行了多种焕发课堂活力,关注学生学习等的实践活动与探究。这其中,秉持“以学定教”理念的多种教学策略尤其引人注目。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策略的核心内涵、方法思路,并以此为基,阐明英对实际教学中的价值与启示。一、以学定教的核心:关注学生,

3、因生制宜“以学定教”这一名称的出现,最早是在1994年,而直到1997年才被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被提及与实践。1997年韦国锋就指出“以学足教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纲要,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以素质充分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的学习思路为设计蓝图,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得自身身心素质和谐发展。”这是一个很全面的定义,不仅阐述了以学定教的

4、内容,还给出了其遵循的依据。笔者认为,以学定教的内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目标层面上而言,以学定教是教学生学会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二是从操作层面上而言,以学定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这里所提到的学牛的实际情况应包括学牛的身心发展规律、最近发展区、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原有认知结构。而教师的教则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教学方式的因生制宜。具体而言,其包括了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因生制宜、结合班级群体特点因材施教三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

5、的现有水平与通过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自身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在不同系统发展速度、起讫时间与成熟进程上是不同的。因此,以学定教重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不能急于求成、抿苗助长。例如,三年级是学生由低年级转向中年级的第一阶段,中年级对学生的要求明显提高,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过渡缓冲期。即使我们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也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以语文习作课为例,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只要学

6、生能够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卬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即可。有一位新入职不久的三年级语文教师曾经感慨:“在学生的第一次习作中,批改之后发现学生整体上都没有结构意识,文章内容也缺乏逻辑感。”但教师若能认识到,他们述只是三年级的学生,而且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习作,能一下写出两百多字的篇幅,有的学生其至还用了比喻句和很多形容词,对这一学习过程就不会感到失望。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乐学、好学,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在保护学生自信心和兴趣的前提

7、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形成结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很大的成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但具体而言,学生在发展速度、发展优势领域以及最终达到的水平等方面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操作层面上理解以学定教,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牛的实际情况因牛制宜。换言之,教师需要了解自己学牛已冇的认知水平,这样在备课过程中才能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准备,帮助学生扬其氏、补其短,达到有效地教学。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占诗两首》的教学中

8、,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绘画氛围浓厚,很多学生都喜欢和擅长画画这一特点,借助于画面来讲解古诗《山行》和《枫桥夜泊》,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结合直观的视觉感受体会诗歌中景物描写,并通过两幅画色彩的对比以及作者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孩子们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7到11岁的孩子,虽然已经具备抽象的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和推理,但这一阶段的儿童依IH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撑。因此,教师这样以学定教,不仅有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