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文献综述】

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文献综述】

ID:464630

大小:89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08-05

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文献综述】_第1页
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文献综述】_第2页
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文献综述】_第3页
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文献综述】_第4页
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技术禽呼肠孤病毒形态的早期步骤摘要:禽呼肠孤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可能导致家禽养殖中巨大的经济损失。它们的基因组至少表达了八种结构蛋白和四种非结构蛋白,其中三种是由S1基因编码的。这些病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包含的内涵体的酸化对病毒的脱壳和释放转录活跃的核心到细胞质是必需的。禽呼肠孤病毒的复制在被称为病毒工厂的球形形态的细胞内含物中进行,它与微管无关,是由非结构蛋白μNS形成的。这种蛋白也介导一些病毒蛋白(但有些则没有)与内含物的结合,这表明病毒蛋白的招募进入禽呼肠孤病毒工厂是具有特异性的。禽呼肠孤病毒的形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时间控制的只发生在感染细胞的

2、病毒工厂内。核心装配发生在它们蛋白部件合成之后的最初30分钟里,完全形成核心然后包覆外层衣壳蛋白多肽,在下一个30分钟将产生成熟的传染性的新病毒颗粒。根据从禽呼肠孤病毒的数据和呼肠孤病毒科家族的其它成员所报道的结果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禽呼肠孤病毒基因表达和形态发生的模型。关键词:呼肠孤病毒;病毒工厂;非结构蛋白μNS禽流感和哺乳动物的呼肠孤病毒组成了正呼肠孤病毒属两个主要的种群,是呼肠孤病毒科家族12个成员之一[1]。虽然这些呼肠孤病毒在结构和分子组成上非常相似[2,3],但是这两个组群的成员在宿主范围、致病性的程度和基因编码能力方面存在不同,在病毒的生化特性方面也不同[4]。只有

3、禽呼肠孤病毒诱导感染细胞中合胞体的形成,而只有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能诱导红细胞凝集[5,6]。鸟类的呼肠孤病毒在禽类中很普及,但是其传染性通常是无症状的,并且从鸟中分离出来的大多数呼肠孤病毒是非致病性的。在病毒和疾病之间的直接联系存在的仅仅是最后才表明患有病毒性关节炎综合症和腱鞘炎,通过踝关节连接处的肿胀和腓肠肌筋的病变特征表现出来[7,8]。根据对细胞附着蛋白σC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编码禽呼肠孤病毒组有五种不同的基因簇。然而,在特定的基因型和疾病症状中分离出来的病毒之间没有相关性可以被建立[9]。而且,到目前为止,所有按照病毒血清学特征把禽呼肠孤病毒进行分类的尝试都没有成功。因为这些病毒

4、显示了高度的抗原异质性,而在中和测试中表现出相当大的交叉效应。禽呼肠孤病毒拥有由十段双链RNA组成的基因组包裹在二十面体对称的无包被双层蛋白衣壳之中。至少有十种不同的结构多肽存在于禽呼肠孤病毒中,它们分布于病毒颗粒里如图1所展现[10,11]。禽呼肠孤病毒的结构蛋白在电泳迁移率的反向顺序中已经按字母顺序排列标分配(λA,λB,etc.),用于区分来自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蛋白分配的数值标(λ1,λ2,etc.)。初始病毒细胞外的附件对于寄主细胞是通过迄今为止还未知的寄主受体,较小的外衣壳蛋白σC的具体作用来调节的[12,13]。禽呼肠孤病毒通过受体调解内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图2),并且病毒含

5、有的内涵体的酸化对禽呼肠孤病毒在感染细胞中的脱壳和复制是必需的[14,15]。病毒的脱壳被认为便于膜的相互作用,对释放有能力转录的禽呼肠孤病毒核心进入细胞质是必需的。图.1A-C禽呼肠孤病毒S1133基因组片段(A)和原始转录产物(B)的电泳分析。.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同源多肽用数值命名法在括号内被表示。C处是禽呼肠孤病毒的图解,指出了结构多肽的位置。图.2电子显微镜显示了禽呼肠孤病毒渗透进入禽细胞的过程。把纯化的禽呼肠孤病毒添加到鸡胚单层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在4℃下孵化1小时,接着将细胞放在37℃下孵化一段时间显示在上面,经固定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细胞内病毒的转录是被一个核心结合的

6、双链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所催化,产生病毒mRNA与它们编码基因的正链相同,在5丿端具有类型1的帽子结构,缺少3丿的Poly(A)尾巴[16]。呼肠孤病毒的mRNA在感染细胞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它们在核糖体上进行着病毒蛋白的合成,并且与它有联系的负链的产生作为模板,因此产生后代双链RNA基因组片段。每一个禽呼肠孤病毒的多肽是由相同的基因所编码的,在体外的翻译是由单个基因组片段变性所决定的(图.1)。虽然大多数禽流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片段以单顺反子出现,在感染细胞内S1片段三顺反子基因的功能是表达两种非结构蛋白(p10和p17)和一种结构蛋白(σC)(图.1)[17]。两种其他的非结构蛋白μ

7、NS和σNS是由M3和S4基因组片段分别编码的,一个氨基酸改变了μNS的亚型,被称为μNSC,最近表明在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细胞中产生[18]。禽呼肠孤病毒M2基因的主要翻译产物是μB蛋白,在细胞内被十四烷酰化,蛋白酶解。μB的特定位点的分裂产生一个十四烷基的N-末端肽μBN和一个巨大的C-末端蛋白μBC,两者的前体和分裂产物是呼肠孤病毒的结构组成[19]。最近表明,非结构蛋白P10的棕榈酰化以胱氨酸模式保存在膜近端,并且这种共价修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