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ID:46466764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4

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_第1页
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_第2页
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2、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3、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4、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 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

2、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二、作家作品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作品有小说《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

3、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三、解题“礼赞”的含义是什么?选择下列义项.A、表示高度的赞扬B、表示尊敬和赞美C、表示某种礼貌和风格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

4、读,感知文章内容。  2、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 开垦() 外壳() 锤炼() 主宰() 晕圈倦怠()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婆娑()虬枝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3、掌握下列四字词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潜滋暗长     绝无旁枝  紧紧靠拢  横斜逸出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屈曲盘旋   积雪初融   傲然挺立  纵横决荡五、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白杨树的“不平凡”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否是本文的线索?2、白杨树的“不平凡”各表现在哪几方面,各

5、突出什么美?(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说明“礼赞”的原因。具体从三方面赞颂:生长环境不平凡----景色美;外部形态不平凡----形象美;内在气质不平凡----精神美。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目的。)六、研读课文,赏析品味。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 情基调。)3.找出文中描写黄土高原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

6、黄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4.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恹恹欲睡。) 5.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伟”“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 )6.学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想像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为什么在见到白杨树时会 “惊奇地叫了一声”。七、布置作业1、生字词语2、识记文学常识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二、研读课文,赏析品味朗读5---9自然段,欣赏白杨树的形美、神美1、第5段中作者

7、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白杨树的?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提示:这一段对白杨树进行了细致描写,也就是象征手法中所说的,“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描写”,从干、枝、叶、皮的描写中,含蓄地体现了人的“正直、团结、进取、质朴”精神。最后再写白杨树的总性格“倔强挺立”,突出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这是人的主观感受,是抽象的,精神的。文章写到这里已达到了由“景”到“树”的目的。)2、第7段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用了什么手法?作者又是如何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内涵的?白杨树与北方抗日军民有哪些相似点呢?(明确:欲扬先抑

8、后面用四个排比反问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看第8段的在文中的主要作用,体现了怎样的主题?(主题句:“白杨树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4、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说明:品味美文,提高审美能力;品手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温习衬托的写法。)一、小结二、品味写法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五、写作实践: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