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探究教学研究》

《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探究教学研究》

ID:46478680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探究教学研究》_第1页
《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探究教学研究》_第2页
《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探究教学研究》_第3页
《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探究教学研究》_第4页
《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探究教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探究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思探究教学研究》研究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陆银芳课题的提出如何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实践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诸多理念;如何改善课堂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是我们当前苦苦思索、孜孜以求的。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所提出的“诱思探究教学”,其“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基本思想,将教与学和谐地统一起来,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2001年,我校也尝试用“诱思探究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发现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

2、、物作为例子点拔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学生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问题,从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的新理念。所以于2002年6月提出了“以生活背景为载体的诱思探究教学研究”。%1.课题的涵义“诱思探究教学”就是耍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

3、发展。课题中的“生活背景”,既是狭义上的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又是广义上的个体身心素质、思想道德、价值标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如学校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个体与环境(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虚拟环境),同时应当包括,个体对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预期。本课题既是对“诱思探究教学”的实证研究,又是融合我校目前教学现状的特色研究。%1.课题的价值1.学生方面: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开发;能让学生从消极的接受变为积极的参与,用心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4、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2.教师方面:从挖掘生活背景,教学过程的再设计,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教学实现最优化的同时,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才能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很快进入角色,走在前列。3.学校方面:在生源较薄弱的现在有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1.课题的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02年6月-一2003年1月,为项目研究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负责人,拟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组,确定主课题,落实子课题,选择、落实实验学

5、科、班级、广泛收集资料,培训研究人员等。第二阶段:2003年2月-一2004年1月,为实验阶段。全面落实研究计划,开展实践一矫正一小结循环性研究,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第三阶段:2004年2月---2004年6月,为实验总结阶段。全面总结研究工作,统计研究数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进行结题评审。%1.课题实施的耍点1.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在悬念中探究。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合适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让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耍有新的要求,使

6、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很快找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情境之中。这时,学生有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有一种不可遏止的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促进他去积极地思考。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一位老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有一块丁旬形的佛橫打机我加圉的两母・力仃果要到玻璃店去照这一问题,来自生活实际,立即象磁铁一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带一块去,有的说两块都带去。教师:其实只须带一块去就行了。那么是带I,还是带II呢?还是随便带哪一块都行呢

7、?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有的说带I去,有的说带II去,有的说带较人的一块去,小的不行等等。教师:让我们看一看,带I去行不行?从图中可以看到,根据I无法恢复三角形玻璃的原样。教师:再让我们看一看,带II去行不行?从图中可能看到,根据II能恢复三角形的玻璃的原样,只须带II去即可。教师:为什么带II去是行的,带I去却不行呢?这里已经开始涉及到问题的本质了,学生一般不知道其中的内在原因,进入待知状态。教师: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若带I去,带去几个元素?若带II去,带去

8、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时,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逐步涉及问题的本质,即边角边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利用边角边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授知识有一种亲近感,感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同在,同时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找准诱思点,步步为营,层层探究,便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