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

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

ID:46540320

大小:2.1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5

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_第1页
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_第2页
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_第3页
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_第4页
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7卷第6期中国地质Vo1.37.NO.62010年12月GEoLoGYINCHINADec.。2010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弗洛阶上部牙形刺生物地层分带及对比李志宏陈孝红王传尚曾庆銮汪啸风StougeS.(1.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2.GeologicalMuseum,UniversityofCopenhagen1350,qb~terVolgade5—7,CopenhagenK,Denmark)提要:在宜昌黄花场剖面弗洛期原OepikDd“sdP带牙形刺生物地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等讨论了Stolodu

2、sstola。L.gladiatus.0.intermPdOepikoducommunis。Prioniodushonghuayuanens~等重要的多分子器官种分类问题。认为Oepikod“evae带上部时限范围内并未见Oepikod“se分子.所以与国际地层指南(2000)关于间隔带和延限带的含义相悖。本文通过对黄花场剖面牙形刺样品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厘定原O.ellae带内一些牙形石属种分类,分析了牙形刺垂向分布特征厘定了原sc0lod“sto亚带的首现层位.修订了原OepikodusevaP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以牙形刺带

3、分子首现为标志.将红花园组上部一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间隔带和3个亚带其中4个间隔带为:Pn'oniodushonghuayuanensis带,0.evae带,Trapezognathusdiprion带和Baltonioduscf.B.triangulatis带。其中Pn'oniodushonghuayuanensis带,Trapezognathusd~non带,Baltonioduscf.B.triangularis带为新建化石带。并在Trapezognathusdipnon和Baltonioduscf.B.trian

4、gularis带时限范围内划分3个亚带:Stolodusstola亚带.Oepikodusintermedi“s亚带,Microzkodi口sp.A.亚带;其中OepikoduintPtmedi“s亚带,Microzkodiasp.A.亚带为新建亚带。由于黄花场剖面中Trapezogn口thusfp带-Baltonioduscf.B.ttiangulatis带时限范围内发现丰富的Reutterodusandinus.Oepikodusintermedius.]uanognathusvariabilis等暖水型牙形刺.故此这两个间

5、隔带可为北美中大陆地区同期地层划分对比提供良好的标准这一划分方案也为进行洲际间不同生物地理分区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关键词:下奥陶统弗洛阶;牙形刺分带;地层对比;黄花场剖面;湖北宜昌中图分类号:P534.42,Q9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0)06—1647—12员会(40272020)、全国地层委员会和德国科学交流l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弗洛期牙形刺中心(DhAD)(No.A/03/14709)联合资助下.通过对生物地层研究慨况黄花场剖面高精度生物、岩石、层序、事件地层和碳宜昌黄花场奥陶

6、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自20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大湾组世纪80年代起至今有30余年的历史:安太庠等【1I下段(厚12.97m)及中段下部所采70个样品17520和安太庠l引,曾庆銮、倪世钊等.倪世钊和李志宏罔.枚完美保存的牙形刺标本的鉴定、分类与演化的深王志浩等M,WangXiaofengeta1.[8-11],汪啸风等[.入研究,提出以黄花场剖面牙形刺:Baltoniod“李志宏等[13,1在该剖面做过大量牙形刺生物地层研triangularis(Lindstr6m)的首次出现(FAD)作为划分全究工作;并建立

7、相关牙形刺生物地层序列特别是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的生物标志(wangXiaofeng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13900072)、国家自然基金委eta1.[,汪啸风等【),该界线距大湾组底界10.57rfl收稿日期:2009—11—09;改回日期:2010一O1一O6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13900072)~1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分乡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710715)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782005)联合资助。作者简介:李志宏,男,1956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牙形刺生物地层

8、和早古生代地层学研究;E-mail:Lizhihong502@163.com。中国地质已于2007年5月得到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批准和认题是,ZhenYongyieta1.㈣依据贵州桐梓红花园下奥定:中国湖北省宜昌黄花场剖面为全球中奥陶统及陶统红花园组的牙形刺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