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

ID:46552776

大小:5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5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_第1页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_第2页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_第3页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_第4页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研究摘要:英语移就格在诗歌、散文中应用广泛。众多探讨其翻译的文章大都关注转移形容词的复位问题,很少涉及名词的属性与翻译策略的关联。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依据,从修饰语与中心词的逻辑语义关系入手,结合中心词的属性,提出移就辞格的翻译方法:直接移植、词类转换、辞格转换和逻辑释义。为了追求等效,译文要充分利用汉语动词、成语、并列式的优势关键词:功能对等;等效翻译;移就;名词属性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8-273(XX年代重点是简介与辨析(李南国,1995;赵大昌,1998)O此类文章澄清了误

2、解、界定了概念,为后来的翻译、对比奠定了基础。其后,逐渐转向英汉移就格的对比及翻译。有的文章只对比(孟宏,2003;王,2007);有的只谈翻译(皮方於,2006);大多数是对比、翻译兼顾(汪火焰,2000;周晓玲,2001)o说是对比,不外乎英汉例句的分类堆积,缺乏系统性与理论视角。说是翻译,文章中心不突出,俱到:定义、修辞功能、类型和翻译方法。至于翻译方法,不是落入“直译”、“意译”(汪火焰,2000;刘晓萍,2007)的窠臼之中,就是所谓的“融合法”(刘明东,2007)、“变通法”(刘晓萍,2007)o此外,意译与融合、变通、分译法到底有何

3、本质区别则语焉不详。分析方法大同小异,且例句多有重复。翻译关注的焦点大都落在修饰词的复位上,很少涉及名词属性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汪火焰(2000:33)略有提及,但并未细分名词属性及其与翻译方法的关联。探讨英语移就格汉译的文章大都涉及表层、深层结构理论。但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探讨TransferredEpithet汉译策略的文章基本阙如。功能对等即动态对等,是建立在等效原则之上、为了追求等效而提出的。奈达的翻译定义(同样体现了等效翻译观,可概括为:翻译二〉信息对等二意义对等+风格对等。本文依据等效翻译原则,从修饰语与中心词的逻辑语义关系入手,结合名词

4、属性来探讨英语移就格汉译策略问题,为翻译TransferredEpithet提供新视角,以期对修辞翻译教学提供方法指导,切实提高写作者运用TransferredEpithet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分析,以点带面,加深读者对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优势的理解与认同,提高对英语文学语言的赏析能力。另外,也期望为其它辞格的英汉互译起到一定的借鉴、参照作用。一、修饰语与中心词的逻辑语义关系从TransferredEpithet的主要构成形式adj.+n和n辑语义上,它体现了一种“异常的修饰关系”(卢炳群,2003:171),是“脱离了语言常规的搭配”,因而修饰语与

5、中心词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冲突,让人感到突兀,从而达到一种既不可思议又合情合理的修辞效果。最显著的效果是:''言简意丰”(李鑫华,2000:55-57)o张文庭、熊建国(1996:84)根据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将TransferredEpithet分成三类:1、并列关系(paralleledrelationship)1)Shesattherewithembarrasseddelight.2、因果关系(cause-effectrelationship)2)Heansweredwithdelightedsmile・3、修饰关系(modif

6、yingrelationship)3)Inthisadmirablefabletheantspentalaborioussummer・实际上,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远非以上三种可以囊括。汪火焰(2000:30)就列出多种逻辑关系:原因、结果、让步、时间、方式、性状、作用和影响等。无疑,关注各种逻辑语义关系对正确理解和翻译英语移就格是有益的。例1)可译为:她坐在那儿,既高兴又难为情。但是逻辑语义关系纷繁复杂,难以与翻译策略形成对应统一。很多暗含的逻辑关系不言自明,无须译出,否则行文会拖沓冗长。此外,翻译简单的移就格时,分析逻辑语义关系则是

7、多余。英语名词有专名、普名之分,又有可数、不可数之别。此外,Quirk(1973:129)还指出一种语义上的划分(semanticdivision):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至于名词的属性②,Quirk认为:一般而言,因为名词指代稳定的实体,不管是具体的(诸如房子、桌子、纸张),还是抽象的(诸如希望、植物学、长度),名词可以笼统地冠之以“静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名词的静态属性,是相对于动词而言的。也就是说,名词,不论具体还是抽象,也有动、静之分。“抽象名词表示品质、行为、状态、感情或其他抽象概念。以-ion,-tion,-sion,-ment,-

8、ance,-ence,-al,-ure等词缀结尾的抽象名词,往往表示动态意义”(章振邦,1983:83-84)o名词抽象、具体的划分和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