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宋思倩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宋思倩

ID:46574065

大小:86.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5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宋思倩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宋思倩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宋思倩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宋思倩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宋思倩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宋思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方案参赛题目《记念刘和珍君》之“面对惨象与流言的呐喊”姓名宋思倩学号10260144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参赛组别文科组二О一三年九月4面对惨象与流言的呐喊——《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片断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15分钟教材信息人教版高中课标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篇散文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多种阅读活动,品析关键词句和语段(“惨象”、“流言”及相关段落),体味作者哀痛、愤恨、尊敬等内心的复杂情感。2.通过谈话、讨论、诵读等多种教学活动,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

2、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品析关键词句和语段的深刻含义,体味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教学方法谈话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说明激趣导入——引出流言以本教学片断标题“面对惨象与流言的呐喊”中“呐喊”一词的偏旁“口”切入。教师诵读“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在沉默中灭亡”,为引出“流言”做铺垫。问题:1.请从教材注释中寻找流言家口中的引起注意导入是思维的起点。为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情境,以诵读方式引起注意,并以“口”巧妙引出“流言”4“三一八”。根据学生反馈,教师归

3、纳。(板书:标题和作者)自由阅读第一节第三段,并结合注释查找“流言家”的流言。为下一环节学习做好铺垫。初步感知——找真相,破流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圈点标注的学习方法分别从教材注释、教材插图、文本语段(写刘和珍等人具体遇害段落)去寻找“三一八”事件的真相。重点分析文本语段的语言特点。问题:1.1.各组按照分工,从教材注释、教材插图、文本语段中找到攻破流言的真相,请简要概括。2.2.文本中刘和珍等人具体遇害段落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点拨性小结: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真相,还特别要求从教材编者提供的注释和

4、插图中寻找真相,其意图在于学会多角度获取信息。品析刘和珍等人遇害语段的语言特点,教师范读该段落,启发学生体会“最客观语言表达方式”记叙出的真相。(板书:真相、流言)分小组查找勾画、批注攻破流言的主要信息。小组代表发言倾听范读思考并回答刘和珍等人遇害段落语言表达的特点。小组学习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培养圈点标注的阅读习惯。教师组织学生多渠道研读教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意,而且借机指导学生如何用好教材。这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的教学理念。品析语言——探惨象,品情感围绕“惨

5、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在沉默中灭亡”展开重点品析。通过朗读、对比、讨论,体味鲁迅之口所呐喊出的悲痛、愤恨、尊敬等复杂的感情。问题:1.为什么作者在原文中用的不是“真相”而是“惨象”?思考、回答语言是情感的载体。为了规避生硬的说教方式向学生灌输的弊端,创设问题情境,学4(板书:惨象、哀痛、愤恨)

6、 中么面”感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部分语段2.对比阅读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相关语段和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部分语段在情感、语言上有何区别?(周作人:“我的哀感普通是从这三点出来,熟识与否还在其外,即一是死者之惨苦与恐怖,二是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三是遗族之哀痛与损失。”鲁迅:

7、“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板书:尊敬)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中,为什么作者要把“爆发”放在前面,而把“灭亡”放在后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自由朗读对比语段,讨论它们的区别。比较完毕,带着哀痛、愤恨、尊敬的感情齐读“惨象……在沉默中灭亡”。思考、回答“爆发”“灭亡”语序位置变化前后的作用。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其他文本相关语段与原文部分语段进行对比阅读,从而品析语言,体味情感。深化小结—

8、—思考意义由上“惨象……流言……在沉默中灭亡”语段品析出的“警醒”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诵鲁迅之口面对“三一八”、面对“惨象”和“流言”所发出的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谈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在齐诵中结束教学。全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