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渗透性实验

红细胞渗透性实验

ID:46591561

大小:820.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红细胞渗透性实验_第1页
红细胞渗透性实验_第2页
红细胞渗透性实验_第3页
红细胞渗透性实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细胞渗透性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细胞膜的渗透性高熹1120152430(李安一)(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16121501班)摘要: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可以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但是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由于细胞膜对于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渗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甚至有些不能渗入细胞中。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分子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建立等渗概念并理解溶血原理。实验以人和鸡的红细胞为材料,用自然渗透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测量红细胞的溶血时间来

2、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得出了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一般性规律。关键词:红细胞;细胞膜;渗透性;实验1引言新近国内外有关红细胞膜的表面超精细结构的研究包括了红细胞膜流动性、膜载体与膜离子信道等各方面,涉及到信息和分子识别传导的有关问题。可见对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细胞膜渗透性试验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本科生对有关于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在对于各物质进出细胞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细胞膜本质的认识,同时在其中提高我们分析问题

3、的能力。在等渗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摄入超过水分子的流出,导致红细胞逐渐胀大,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到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此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在试管中细胞形态的絮状物消失,溶液由细胞存在的悬浊液变为非细胞结构的澄清液。这一现象是判别细胞是否溶血的一个现象证据。将红细胞放入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于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可以渗入,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后促使水分

4、进入细胞,从而引起溶血;由于溶质进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根据溶血现象是否发生以及溶血时间的快慢,来判断细胞膜对各类溶质渗透性的大小和强弱。影响物质穿膜能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物质脂溶性的大小,因为膜骨架是有脂双层分子构成的,所以脂溶性物质易于穿过细胞膜;二是分子体积大小,较小的分子易穿过细胞膜;三是物质带电状况,因为细胞表面一般带电,不带电的物质易进入细胞。判定细胞溶血不溶血的方法:溶血的溶液红的程度更高,且溶液发亮,透明度也更高。二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破裂后细胞形态并没有

5、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是膜结构上有一个小口,膜还是有结构的,只不过体积变小了。需要说明的等渗溶液中细胞也会是破裂的,因为生活状态下膜两侧不断交换物质,代谢产物的积累使细胞渗透压的平衡破坏,同时有些代谢物质对细胞是有毒性的,所以长时间放置会使细胞破裂,所以做等渗实验时间不宜超过1h。2实验器材及材料2.1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铵,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L草酸铵,0.12mol/L硫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

6、2mol/L乙醇,0.32mol/L丙酮。2.2材料羊血。2.3器材50ml小烧杯,移液枪,试管,试管架。3实验步骤羊血细胞悬浮液:取50ml小烧杯一只,加一份羊血和10份0.17mol/L氯化钠溶液,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溶液,即稀释的羊血。低渗溶液:取试管一只,加入5ml蒸馏水,再加0.5ml稀释的羊血,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说明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溶血,全部红细胞溶血后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羊红细胞渗透性:取试管一支,加入0.17mol/L氯化钠溶液5ml,再加入0.5ml稀释的羊血,

7、轻轻摇动,观察颜色变化及溶血现象,说明原因。取试管一支,加入0.17mol/L氯化铵溶液5ml,再加入0.5ml稀释的羊血,轻轻摇动,观察颜色变化及溶血现象,说明原因。另外8种等渗溶液进行同上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简单分析。4实验结果图1不同低渗溶液中红细胞溶血现象图1从左至右依次编号为1、2、3、4、5、6、7、8、9和10。可以明显地观察到1、2、8和10号的四支试管中仍然是浑浊液,而其余的机制试管为澄清液。另外,作为对照组水的溶血时间是26s。表1不同低渗溶液中红细胞溶血现象5结果分析分析上述实验所得数据,细

8、胞的溶血时间与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成正比,各溶血时间不同,说明细胞膜对于不同分子的透性不同。物质透过细胞膜的被动运输受限于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即脂溶性强、小分子易通过细胞膜,而水溶性强、大分子、离子等不易通过细胞膜;水分子为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由于细胞膜上有水孔蛋白的存在,由于有水孔蛋白参与了水分子的易化扩散,其进入细胞的速度远比水分子的简单扩散快得多,最终导致红细胞的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