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的《定风波》探苏轼的思想根源

从苏轼的《定风波》探苏轼的思想根源

ID:46625416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从苏轼的《定风波》探苏轼的思想根源_第1页
从苏轼的《定风波》探苏轼的思想根源_第2页
从苏轼的《定风波》探苏轼的思想根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苏轼的《定风波》探苏轼的思想根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苏轼的《定风波》探苏轼的思想根源从苏轼的《定风波》探苏轼的思想根源苏轼的思想必定在他的作品特别是词中有所表露。一阕词虽然短小,但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下面要论述的他的《定风波・英听穿林打叶声》恰能完整反映苏子的思想及其根源。《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悄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不满新法,被新党陷害,酿成“乌台诗案”,

2、后侥幸获释,谪贬黄州。苏轼在狱中想到了很多,甚至于死。出狱后,他的思想非常矛盾,一方面是消沉、孤寂,另一方面又是热爱生活,关心人民。被安排到黄州或许是件好事,让他找个安静的处所好好想一下自己该何去何从。这年三月七日,正逢一场大雨,大家都未带雨具,其余人均很狼狈,而苏轼却浑然不觉,并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请看词的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句句写雨可句句借雨发挥,整个上片充满了双关。风雨,既指自然界的,又兼指政治上的。苏轼虽少年得志,但以后在官场上却是磕磕碰碰,并不顺利,多年的风风南雨并未使他有所改

3、变,他仍我行我素,终于发生了乌台诗案这场大风雨,词人几乎死于狱中。侥幸得脱后,贬在黄州,感到无法施展当年之志。便乘着大雨,即景抒情,一吐多年来心中之不快。当然苏轼并非庸人,所以不会怨天尤人,跣足抢地,反而表现出了对以往坎坷的不屑一顾。“谁怕”,即没人会怕,我自走我的路,任凭身旁的风风雨雨,即使是这样一场大风南,仍然未能使苏轼有所改变,被捉时泰然自若,在狱中临“死”赋诗,出狱后更觉官场如戏,只缘忒煞当真了,毫无后怕。苏轼能够如此,应缘于中国传统儒家所特有的大无畏精神。“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苴身”往往是并称的。苏轼虽然屡次遭贬,甚至远达岭南,韩愈发出的是“云横秦

4、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的悲叹,他却唱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O在苏轼心屮,似乎根本没有“穷”的概念,这种儒家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是与道家格格不入的。陶渊明笑着走向自然,但他放弃了社会,放下了一切心中的挂念,只为个人或换言之没有勇气面对社会(当然从很大程度上讲是时代的原因);苏轼一脸愁苦却仍放不下社会,放不下心中的一切,这就需要极大的勇气,具有悲剧色彩。词确为抒一吋之情之物,尽管苏轼开豪放一派,但他只是将词从闺阁中解放出來,变抒男女Z情为抒一切可抒Z情,距诗的“干政”功能还差得很远,可作品一旦写成,却也无法摆脱词人一贯思想和信念的影响。著名词评

5、家叶嘉莹女士也是如此认为:诗言志,词不一定如此,但作者在写作中,无心z中流露出来了他内心的、心灵感情的深处的、那种最幽微最隐约最细致的…种感受,那种情意的活动。(《唐宋词丁七讲》)苏轼虽在词中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一点道家思想,但这并不是主流,他的一贯思想是受儒家支配的,他归根结底是个儒家的信徒,儒家思想是他头脑中唯一的本质的思想。如此,济世思想是苏轼的一贯思想,可将它与孔子细细比较就会发现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Z处的,苏轼的济世思想有其独特性,或者说对原来的“知其不可为而为Z”做了一定的改进,即在朝上据理力争,一旦遭贬,则尽可能在职权允许的范围内为地方百姓做实事,造福于民

6、。请看词的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天气转晴,当时朝廷对苏轼的态度已有好转,那苏轼自己乂该如何呢?在困境中I古I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在顺境中是否就改变了呢?当然也不会,后來司马光上台尽废新法,而被旧党视为一派的苏轼仍坚持自己的主张,认为新法有其好处,可改而不可尽废。这说明了苏轼不是靠党争存在的,他确确实实是为了朝廷,坚持口己的主张,不因环境而改变,不受外物控制,用庄子的话说,即“物物而不物于物”。苏轼在思想上与《庄了》有着一致性,这一致性即是庄了的自由思想。《庄了・山木》中说道:“若夫乘道徳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皆,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7、;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万物Z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苏轼深深领悟到了其中的奥妙。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即控制事物而不被事物所控制。对于以上几种思想,苏轼兼收并蓄,既融合了孔了的兼济思想,又包含了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手段技巧,将儒家思想借助于庄子的形式行诸于世,这一方面保存了自己,另一方面更是造福于社会。最重要的是他给后人树立了一个新的与众不同的榜样,即作为一名儒者,坚持信念固然重要,但不要硬干,以免玉石俱焚;可也不能因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毕竟坚持信念是第一位的。(苏州立达中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