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ID:46637226

大小:587.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26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_第1页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_第2页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_第3页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_第4页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音韵学第一章导论(一)什么是音韵学1、音韵学的性质也称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韵、调系统,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2、音韵学的分类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

2、、调系统。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二)音韵学的功用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识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规律。学习普通话,也需要一点音韵学知识。3、音韵学是训诂学的重要工具齐桓公与管仲谋

3、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曰:“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基础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

4、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第一节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一)关于声母的名称1、声纽2、字母3、声类唐守温三十字母唇音  不、芳、並、明。舌音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知、彻、澄、日是舌上音。牙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齿音  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是正齿音。喉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中古三十六字母全清 次清 全浊

5、 次浊 清 浊唇音 重唇音  帮  滂  並  明轻唇音  非  敷  奉  微舌音 舌头音  端  透  定  泥舌上音  知  彻  澄  娘齿音 齿头音  精  清  从     心 邪正齿音  照  穿  床     审 禅牙音      见  溪  群  疑喉音      影        喻  晓 匣半舌音              来半齿音              日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二)对声母的分析1、五音和七音2、十音和九音3、戛透拂轹揉4、清浊五音和七音五音的分法最早见于《玉篇

6、》卷首所附《五音声论》,其名称为:喉、舌、齿、唇、牙,排列次序是所谓由内而外。还有一种排列法是所谓由外而内,即唇、舌、齿、牙、喉。《广韵》卷末所附《辨字五音法》的排列就是这样。所谓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又分出一个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这种分法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九音和十音到了南宋的《切韵指掌图》,又将七音中的唇音分为重唇音和轻唇音,将舌音又分为舌头音和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称为舌齿音,这样就成了九音。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分列,即为十类

7、,称十音。气流阻碍方式、气流状况的分析明方以智《通雅·切韵声原》:初发声(塞、塞擦不送气)、送气声(塞、塞擦送气、擦)、忍收声(边、鼻、半元音)。清钱大昕(江永、江有诰、陈澧):出声、送气、收声。清洪榜:发声、送气、外收声(擦、边)、内收声(鼻、半元音)。劳乃宣:戛、透、轹、捺。邵作舟:戛、透、拂、轹、揉。“戛、透、拂、轹、揉”今释戛:相当于塞音和塞擦音中的不送气音。如:b、d、g、j、z、zh透:相当于塞音和塞擦音中的送气音。如:p、t、k、q、c、ch拂:相当于擦音。如:f、h、x、s、sh轹:相当于边音。如:l揉:

8、相当于鼻音和半元音。如:m、n清浊分析据《隋书·潘徽传》载,魏李登的《声类》和晋吕静的《韵集》中已经有清浊的分别。唐孙愐的《唐韵·序》中说:“切韵者,本乎四声。……引字调音,各自有清浊。”明确从清浊角度对声母进行分类的最早文献是《韵镜》和无名氏的《四声等子》,其后旧传司马光所撰的《切韵指掌图》、沈括的《梦溪笔谈》、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