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

ID:46642845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_第1页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_第2页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_第3页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_第4页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探究摘要:油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形式,从20世纪初传入屮国以来,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交融中成长和发展着。中国的油画家们也在学习、借鉴与创新,吸收、自省与自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语言,其中,油画的“写意性”更是中国油画家们艺术探索的重要道路。关键词:中国油画;写意;本土文化中图分类号:J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78-02油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形式,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

2、的成就,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交融屮成长和发展着。中国的油画家们也在学习、借鉴与创新,吸收、自省与自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语言,其中,油画的“写意性”更是中国油画家们艺术探索的重要道路。在中国,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笔墨观念强调“以神写形”,反映了屮华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屮国传统绘画历来注重以“写意”来“参赞造化”。早在《易经》中“意”即被看作万物内部的木质,有圣人“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Z说。“意”又指人们主观的“心意”,明清Z际的美学家廖燕曾说过“万物在天地中,天地在我

3、意中,即以意为造物,收烟云,丘壑,楼台,人物于一卷之内,皆以一意为之而有余”。中国画讲究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与“心源”之间恰恰是由“意”來相互沟通。“写意性”在某种程度上使画家自己成为造物主,从而使得创作活动具冇极大的自由。自元明清以来,“写意性”逐渐成为屮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它不仅代表了中国绘画的较高的艺术追求和境界,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绘画的审美意趣。相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的特点,西方传统绘画则更倾向于“写实性”。林风眠先生在谈到东西方艺术的异同时曾说道“西方艺术是以模仿自然为中心

4、,结果倾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于写意一方面。艺术之构成,是由人类情绪上之冲动,而需要一种相当的形式以表现Z。前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Z外,后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内,方法之不同而表现在外部之形式,因趋于相异;因相异而各有所长短,东西艺术之所以应沟通而调和便是这个缘故。”由此可见,前辈大师们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同时也在努力找寻屮国油画自己的发展道理,毕竟别人的语言和旋律是难以尽情地抒发表达我们自己的激情和感悟的。从上世纪Z40年代起,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关良、庞薰?等有着

5、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养的艺术家们在向西方艺术学习的同时,便力图将“写意性”引入油画语言之中,他们有的将之与后印象、野兽派相融合,如刘海粟;冇的将之与后印象派和立体主义等相综合,如吴大羽……他们都以中国文化的意蕴为内核,以西方形色的观照为外象,他们这一代油画家对油画的写意性探索实践无疑对中国写意性油画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学习苏俄油画,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创作观念和方式,逐渐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和绘画艺术的主流,作品风格、观念和形式的陈旧与单一令人触H

6、惊心,使人们误以为油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油画家们只是在特定模式的写实技巧上比试高低,却没有在风格与个体面貌上进行探索和发挥。但对写意油画探索的脚步没有因此而停止,如吴冠中、苏天赐等人的艺术探索,他们将中国画的审美方式和笔墨意蕴带入油画,从而赋予了他们的油画以很强的中国式的审美特征和人文特征。80年代以后,中国油画家接触和了解外国各种流派与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机会越來越多。西方现代绘画成为中国艺术家更新观念、改变艺术风格借鉴的对象。这个新时代的转机给了中国油画家们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和寻求个性张扬的契机,中国

7、油画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百家争鸣的时代。油画艺术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虽源于欧洲,但这决不意味着油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应有固怎的西方式的模式。各民族在接受这一艺术形式的同时,当然可以根据木民族的审美等需耍加以选择、吸收和改造。因此中国的油画家们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赋予油画以“写意性”是很自然的过程。“写意性”既是客观对象的主观化把握,又是主观情思的客观化显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是基于中国人对待宇宙中形与色的基本观点,是以求得人的心灵与精神上的共鸣为依据,它崇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

8、和谐,可以说“写意性”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耍的审美追求,同时也为中国画家把握和吸取西方绘画精髓提供了重要的审美背景。因此油画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也无可厚非地可从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中寻求到新的发展天地和学术立足点。吴冠中先生曾把自己比喻成是中国的“麦子”,应该种到中国的麦出里才能生根发芽,想必就是这个意思。任何艺术语言,风格都是为艺术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服务的,“写意”也好“写实”也罢,好的作品之所以感动我们,最可贵的是艺术家对待艺术的那份真诚的情感。苏天赐先生曾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