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陈磊)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陈磊)

ID:46648506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陈磊)_第1页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陈磊)_第2页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陈磊)_第3页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陈磊)_第4页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陈磊)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陈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新区小学陈磊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主体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探究活动是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合作的气氛、主动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最终达到自主学习,大胆创造。一、创设乐学情景,激疑探究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过程,而是一个始终伴随着情意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学习兴趣作为情意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认知活动起着始动、调节、催化等重要功能。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

2、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扌艮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人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用猜谜语引入:“世界上最宝贵、最公平、最珍惜的是什么?”(时间)接着让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学生猜出谜底,欣喜之余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时间,探寻时、分、秒的进率。这样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引用媒体设计了一个故事:森林里的小熊今天请客,小鸡、小狗、小猫都来了,小熊拿出好多食品招待大家,要求小

3、朋友帮忙平均分一分。屏幕显示:9个苹果。94-3=3(个)10个桔子。104-3=3(个)……1(个)11只香蕉。11-3=3(个)……2(个)12块糖。124-3=4(个)13个果冻。13-3=4(个)……1(个)14块巧克力。14^3=4(个)……2(个)。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余数,在观察、比较中得出了“余数都比除数小”的结论。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激活了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二、创设操作情境,验证探究新课程中指出:“情境教育要注重,情感'但同时提倡'学以致用'”,各科教学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

4、系起来,因此十分注重儿童的应用操作。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育特有的功能,已拓展的宽阔的教育空间,创设了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各种形式的操作提供了可能,让儿童在其中动脑、动手、动口,忘我地进行。例如: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学中,让学生拿出熟悉的实物(如粉笔盒,墨水盒、牙膏盒等),先进行观察,再摸一摸,了解各部分名称:面、棱、顶点。用手指指给同桌看,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感受。进而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特点。利用剪刀、尺,同桌相互合作做实验。把长方体纸盒剪开,数一数:得到6个面:比一比:相对的两个面相同;量一量:大小相等;说一说:长方体有6

5、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能想出比剪开更好的办法得出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吗?操作交流。生甲:只要剪下其中一面,与其他5个面比较,得出6个面完全相同。生乙:将正方体放在一纸上,用笔临摹出这个正方体一个面大小,再把纸上所画的面与正方体每个面比较,正好重合,6个面大小相等。生丙:用尺测量每个面的每条边都相等,所以6个面大小是相等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探究出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还能正确区别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只有提供给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学习亲自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二、创设合作情景,交流探究“

6、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第三条明确规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合作探索。例如:教学“十几减9”,出示11-9=?问:“可用几种方法来算出得数?”分四人小组,比赛哪组同学的方法最多、最好。A组:摆11根小棒,拿去9根,剩下2根。11-9=2。B组:我们小组认为摆小棒太麻烦,只要把11分成10和1,10减9得

7、1,1加上原来1就得2。11-9=2。C组:我们小组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个更好臾快的好方法。我们已经学过9+(2)=11,11-9=(2)。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白了算理,显示了学生集体智慧;在对比分析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在认识加法时,创设活动情境:1名女生唱歌,男女生各一名伴舞。根据表演的角色分工或者性别分为两类,从不同的角度对算式2+1=3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分四人小组,探讨课堂里的加法。如我们小组有2名女生和2名男生,2+2=4;我们小组有3名同学带红领巾

8、,1名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