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历史总结

必修三历史总结

ID:46682493

大小:7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6

必修三历史总结_第1页
必修三历史总结_第2页
必修三历史总结_第3页
必修三历史总结_第4页
必修三历史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历史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三历史总结文化生活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⑴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①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儒学受到冲击;②唐后期及北宋进行复兴儒学运动;③宋代阶级孑盾和民族孑盾比较尖锐;④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学术活跃。⑴历史背景(明朝)%1封建社会衰落,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②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了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③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影响。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2、明淸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末清初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李贽大胆挑战宋明理学,指责

2、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三人思想家都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而闻名;(2)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顾炎武、黄宗羲都是经世致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李贽提出“童心说”: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Z法”,建立"天下之法”,并捉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顾炎武提岀“众治”的主张;王夫之提出"循犬卜•之公”。(4)指岀“工商皆本”,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工商皆本。一、四大发明及(一)造纸术:%1酋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③东汉:蔡

3、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战国一一司南②北宋一一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卅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衿伦的坏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应用(

4、1)唐末,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2)宋元时期广泛应用。2.影响:⑴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⑵不仅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耍武器,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冇力武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四)卬刷术的进步1.卬刷术的进步:⑴隋唐:雕版卬刷术的发明⑵北宋活字卬刷术的发明: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泥活字)。活字印刷术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

5、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2)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拓展:⑴屮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②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③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捉供了物质基础。④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対科技也给予

6、一足的关注。⑤教育:中国古代教仔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⑥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⑦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⑵明淸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①经济:自然经济的束缚。②政治: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③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的禁锢。(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④対外:“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⑶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专题三近代中国思

7、想解放的潮流考点一新思想的萌发【考点梳理】一、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二、魏源《海国图志》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思想)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产牛了洋务派。目的:维护淸朝统治。2.核心思想:屮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屮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3.主要活动:洋务运动。4.结果:甲午中口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Z路。5.作用: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近代工业兴起;②兴办的新式学堂为西学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也对屮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

8、促进作用;③洋务运动也诱导了屮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考点二维新思想【考点梳理】一、维新思想1.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③6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产生,西学(启蒙思想)广泛传播。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⑴康有为:1898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目的:减少变法的阻力),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