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探究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探究

ID:46715960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探究_第1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探究_第2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探究_第3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样的奋斗,迥异的结局——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探究摘要:19世纪屮后期,中LI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由于外国侵略,在强人的武力威胁面前,两国的封建统治者被迫开港通商,签定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H本发牛了明治维新,30年后,屮国兴起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蓝本,提出“救国图存”的改革方案。然而,明治维新使H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戊戌变法没能改变屮国的社会状况,屮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

2、建社会的深渊之中。同样的奋斗,却出现了迥异的结局。那么,造成两者成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关键词: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成败原因中LT两国的维新运动都发生在西方列强侵略东方的19世纪后半叶,同是亚洲的封建国家,一衣带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屮国的戊戍变法乂以先完成的明治维新为榜样。因此,两者的改革运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都被西方列强侵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西方传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着自然经济和封建伦理纲常,催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潮。二、都是向西方学习,白上而下的推行资产阶

3、级性质的改革,达到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目的。三、维新派的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知识分子,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四、维新的政策措施都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冇方面实行的。既然两国的维新运动冇着諸多的相似Z处,为何结局却不同呢?同样的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却出现了迥异的结局,这就需耍对两者一成一败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了。一、两国维新的条件不同,日本明治维新的条件明显优于中国的戊戌变法首先,日本在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已基本深入全国范围。口1858年FI本与美国签订《日

4、美友好通商条约》开港通商后,I」木被纳入资木主义批界经济体系,成为欧美列强的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农产品供应地,使H本城乡经济商品化加快。在农村,从农民屮分化出商人包买主,商业资本变成工业资本,进而发展手工工场。城乡资产阶级已成为一只不口J忽视的力量,但他们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受到幕府的种种限制和打击,使得他们独立牛长起來,具有较强的革命性,成为倒幕的一支坚强力量。其次,H本在明治维新前,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瓦解,新兴地主掌握了土地,但幕府禁止土地买卖,新兴地主的土地所冇权得不到承认。因此,他们要求废除领主制,成为封建营垒

5、中一支叛逆力量。原属统治阶级的下级武士,在政治上受压抑,经济上逐渐破产,为谋求生活出路,许多武士从事副业生产或经营商业。另一些武士接触到西方文化和技术,他们从寻求个人出路推及到国家前途,不同程度地希望政治改革。【1】(P432)他们与资产阶级携起手来,成为明治维新的中坚力量。农民和市民在开港之后处境恶化,农民起义I860年发生43次,1865—1867年年均55次,城市贫民起义也不断发生,这使幕府统治摇摇欲坠。此外,萨摩、长州等西南四强藩背离幕府,在英美的支持下发展军事,任用中下级武士进行H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直

6、接与幕府対抗,后來成为倒幕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据地。再次,日本在明治维新前,维新派经过倒幕运动,以暴力革命的形势夺取政权,确立了明治天皇政府,明治维新是在明治政府完全掌握实权的前提下进行的。早在1863年长州藩政府在商人、富农资助下组建“骑兵队”,装备新式武器,维新派著名领导人高杉晋作任队长。从此,维新派有了武力作后盾。1868年1月3日,倒幕派以兵力包围皇宫,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成立新政府(明治政府)。1刀4日,幕府军与倒幕武装在京都郊外鸟羽、伏见激战四昼夜,幕府人败。此后,新政府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继续追讨

7、幕府军队,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推翻了统治F1本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而中国的戊戌变法不具备上述有利的条件。首先,戊戌变法前,屮国资木主义虽有所发展,但是程度不如日木。19世纪6()~7()年代,洋务运动诱导了小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牛,农产品也开始商品化,但是农村的H然经济没有受到全面的冲击,在广大的内陆地区,口然经济所受的影响微乎其微。商业资本大都没有变成工业资本,使中国难以出现包买商。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屮国,遭受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使其既具有

8、革命性,又有妥协性,且妥协性人于革命性。其次,中国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各级政府官僚利用手中的特权,广置出产,成为大地主,他们的经济利益同封建土地制度紧密相连。因此,他们始终是中国封建统治最可靠的支柱。大商贾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为维护其经济利益,向土地大量投资,转化为新兴地主,加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力量。封建统治势力异常的强人。各地人民虽然不断进行反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