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ID:46719492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_第3页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_第4页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暁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打造高效、灵动的课堂”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教师自身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的课堂评价体系。我们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关键词:目标意识;主体关系;发展意识;多元评价;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72-001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冃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冇效教学是教师在

2、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牛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一、树立目标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引导探究活动转变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木”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耍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数学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整体

3、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要求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讣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教学目标不仅要有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要有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发展性领域的H标。追求认知性领域冃标和发展性领域H标的整合。二、明确主体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新课程观要求我们教师耍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

4、学论教”。一是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二是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以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三是要侣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差异,按照学牛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牛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釆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5、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口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最终应由学生的学习所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三、增强发展意识: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这种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索质教育功能。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实现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6、,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不仅要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唯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并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屮,使其成为课程教学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在学习“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止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

7、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冇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來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四、倡导多元评价:由以选拔为主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从评价的指导思想来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评价

8、的方法技术上看,它不是定量分析,而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评价的主体上看,是校内外的、综合性的,并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多元评价网。例如可以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课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