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ID:46744403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_第1页
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_第2页
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_第3页
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摘要:壮美与崇高是中、西文化所产生的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许多学者在对壮美与崇高的讨论屮,只注意到了二者的共性而忽视了二者的差异性。谈到审美形态,往往只谈崇高,不提壮美。本文将通过崇高与壮美两种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来探讨二者的区别。关键词:崇高;壮美;审美范畴壮美与崇高分别是屮、西文化所产生的两个审美范畴,无论西方还是屮国古代都对崇高或壮美进行过多方面的美学探讨,但由于其表现形态上的相似,人们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而忽略了它们因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具有的质的区别。崇高与壮美的观念由于东西方文化渊源、审美心态的差异,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类型

2、和迥开的审美风格。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将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加以讨论的是罗马艺术评论家朗吉弩斯,他在《论崇高》一文屮说道:“所谓崇高,无论它在何处岀现,总是体现于一种高妙之中,而最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之得以高出侪辈,并在荣誉之殿获得永久的地位总是因为这一点,而且也只是因为这一点。”他提岀,文章的崇高风格来源于五个方而,即“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绪”、“运用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结构的堂皇卓越”。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作者“高尚的心性”。他说,“崇高的思想当然是属于崇高的心灵的”。【1】这实际是一篇修辞学论文,他所探讨的是文章的崇高风格。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并与美

3、进行研究比较的,则始于十八世纪英国美学家I専克,他在《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书屮,曾对这一对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屮他把崇高与壮美对立起来加以讨论,并冃第一次揭示了崇高感屮包含痛苦感,其心理经验一定是某种痛苦或危险;在情绪上的表现一般是恐怖或惊惧,认为“凡是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痛苦或危险的事物,即凡是能以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对象的,或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2】崇高感的对彖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可恐怖性。“惊惧是崇高的最高度效果,次要的效果是欣赏和崇敬”,[3]也就是说崇高含有对人否定的因索,但也正是这种对人的否定性的因索,

4、促成了崇高感的形成。康徳在早年曾写过《论秀美与雄伟的感觉》的专文,后来在《判断力批判》中,乂对崇高作了很好的论述。他认为崇高有两类:一是数学的崇高,也即体积无限大的对象,如海洋、冰峰、群山等;一是力学的崇高,也即是威力无比巨大的对象,如狂风、雷电、激流等。如此,康徳补正了博克把崇高仅仅归结为对彖表面形体的偏颇。黑格尔在《美学》屮,从他所信奉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岀发,认为崇高的根源不在于主观感受,而在丁•客观理念,是由于冇限的的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这就造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所以崇高就是理念压到形式。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一反传统的崇高观念,认为崇高不是事物所唤起的任何

5、主观的思想和观念,而就是客观的事物本身。他说:“一件事物较之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4】车尔尼雪夫斯基把崇高的根源仅归之于事物本身,看似客观和唯物,实际上是机械的静止的,僵化的,是对此前崇高屮高扬人的理性和道徳精神的倒退。从朗吉弩斯、I専克、康德等人对崇高的分析来看,都倾向于把崇高的根源与主体的感觉、心灵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过分强调人的主休性,因此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但是从康徳的论述已揭示了崇高的实质,即对彖的无限巨大,“超出了主体感性牛命所能把握的限度,而表现为无形式的特征,使主体直观体验到自我的被否定而产生恐惧和痛苦,随之,这种感性生命的被否定唤起了主体内在的

6、更为强大力量与Z抗衡,最终战胜对象,于是主体便又体验到被肯定的愉快和自豪。”【5】屮国古典美学把美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优美与壮美,或者说阳刚之美与阴柔Z美。作为审美范畴,壮美是相对于优美而言的,正如四方的崇高是相对于美而言的。美的这两种基本类型,同时也是艺术意象,艺术风格,艺术境界的两种基本类型。但西方的崇高与美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范畴,而中国的壮美与优美则有密切的联系月•相互渗透。壮美在我国美学史上早就有所论及,在先秦时代,就有“大”这一审美形态。“大”主要指道徳上的崇高伟大。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Z。”尧的品徳和功绩高大广远、光辉灿烂,这就是壮美,使人产生

7、高山仰止的感觉。后来,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美学思想特征的突岀表现,其中“大美”就蕴涵了壮美的含义,即雄浑浩瀚的境界。汉代以后,原属哲学范畴和道徳范畴的壮美开始向艺术的审美范畴转变。比如刘勰的“风骨与隐秀”和“壮丽与典雅”、司空图的“雄浑与冲淡”、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严羽的“沉着痛快与优游不迫”,实际上就类似于阳刚与阴柔的划分。清代的姚鼐在《复鲁紮非书》屮采用群喻的修辞方式讨论了阳刚Z美与阴柔Z美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