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析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析

ID:46779341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析_第1页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析_第2页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析_第3页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析【摘要】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结合11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发48例(41.4%)。复发危险因素与初发年龄<2岁、初发体温V38.51、复杂型热性惊厥、惊厥家族史、发作形式(P<0.01)及脑电图异常(P<0.05)有关。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密切随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关键词】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257-02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本文就首次以热性惊厥(FebrileConvus

2、ion,FC)发作而就诊住院的患儿,对其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及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1999年10月〜2003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FC患儿116例。男72例,女44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6个月〜2岁68例,〜6岁48例。随访3年4个月〜6年11个月,随访截止时年龄最小3岁8个月,最大13岁2个月。惊厥伴上呼吸道感染84例,支气管肺炎16例,急性胃肠炎9例,幼儿多为呼吸道感染为主。发热至惊厥时间W3小时23例(19.8%),〜12小时57例(49.2%),〜1天20例(17.4%),〜2天9例(7.9%),〉2天6例(5

3、.6%),发热24小时内占86.5%。初发体温38.5匸以下28例,38.5°C以上88例。抽搐持续时间10分钟15例(12.9%)o按FC分型标准[2]首发表现为单纯型(SFC)70例,复杂型(CFC)46例。有惊厥家族史30例。首次发作表现为限局性12例。围生期异常7例,其中新生儿窒息10例,宫内窘迫2例。98例在热退7〜10天行脑电图检查,正常66例,异常32例。1.2诊断标准:符合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拟定的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建议。根据该建议我们已经排除了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1.3

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x2检验。2结果复发情况:116例中复发52例(44.8%),其中复发1次17例(14.7%),〜5次18例(15.5%),最多1例复发10次。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见表lo3讨论FC易于复发,其复发率各家报道不一,可能与随访时间长短有关[2]。本组病例观察FC复发率为44.8%,与资料报道50%相类似[1]。影响FC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1)首发年龄:本组病例<2岁,FC复发率髙(70.6%),说明首发年龄越小越易复发,这种年龄特征可能与婴幼儿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有关,在脑发育极不成熟的新生儿与脑发育接近完善的学龄

5、期都不易发生FC。6个月〜3岁间,脑细胞结构简单,其功能分化及轴、树突分支不全,髓鞘生成不完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有关,惊厥阈值低,容易发生FCo此外,这种年龄特征还可能与婴幼儿期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本组FC伴呼吸道感染约86.2%o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FC具有重要意义。与文献报道首次FC年龄与复发呈负相关一致[2]。(2)初发体温:本组$38.5°C,复发率40.9%,<38.5°C,复发率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V0.01),说

6、明初发体温V38.5°C易复发。(3)FC初发类型:本组CFC复发率为84.8%,SFC复发率为32.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初发为CFC易复发。(4)惊厥家族史:有惊厥家族史的复发率为86.7%,无惊厥家族史的复发率为39.5%,说明有惊厥家族史易复发。(5)发作形式:表现为限局性复发率为83.3%,全身性复发率为48.1%,经统计学处理P0.1,说明围生期异常对复发预测价值不大。(7)脑电图结果:本组资料显示热退7~10天脑电图异常复发率为34.4%,脑电图正常复发率为7.6%,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脑

7、电图结果异常易复发,结果与汤亚南等[3]报道不一致,可能与随访情况及统计方法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FC患儿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反复发作可转变为癫痫或留有智力低下或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以了解FC复发危险因素,对于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密切随诊,早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复发次数,降低复发率及转变为癫痫的发生率,还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家长对FC有正确的认识,学会简单的急救止惊处理,及时进行降温及预防性用药治疗。参考文献:[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9.[2]刘智胜

8、,林庆•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儿科杂志,1994,9(3):180.[3]汤亚南,魏玲.热性惊厥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J].实用儿科杂志,2001,16(6):366.收稿日期:2007-04-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