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ID:46793531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科学探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_第1页
科学探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_第2页
科学探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_第3页
科学探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_第4页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探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南峰中学邵邦武教学设计[探究课题]1、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身体的某部分来估测长度。2、用停表测时间;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來估测时间。[设计思想]1、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设计测量一些物体的方法中不仅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而月•懂得如何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能够分析探究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2、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同时也加强小组合作学习。3、通过练习使用身体的某部分当作“尺”和运用数脉搏的方法在生活中估测长度和时间,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实

2、用性,也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4、在分组实验探究过程中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目标]1、会止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2、会正确记录测量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4、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会用数脉搏的方法估测时间;5、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教学用具]1、学生自备:刻度尺、三角板、细铜丝、铅笔、换币、软线;2、停表(每两人一个)。[探究课时]长度测量一节,时间测量一节。[教学方式]可交流的分组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五对

3、: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2、下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二、新课教学:1、用刻度尺测长度:实践活动测量硬币的直径: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对同学应用的各种方案进行评价,最终进行归纳评出较好的测量方案。(可能出现的方案的预测:直接用刻度尺大致地测出直径;在纸上画出硬币的轮廓,再对折找出直径用刻度尺测量;用细绳沿駛币外围绕一圈测岀周长,再算出直径;借助两块三角板和直尺进行测量。)%1对学生借助三角板测量的方法不但要给予表扬赞赏,更应该进一步引导拓展,用这种方法测人体身高,圆锥的高,乒乓球的直径等。%1在前面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测量硬币的周

4、长。(可能方法的预测:用前面的直径来算周长;用软线绕一圈测周长;直接把硬币在刻度尺上滚一圈测出周长。)对以上预测的,学生若是未能想出的,则进行一定的提示,尽可能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自行设计出更多的方法。对于未预测到的其它方法,可行的要及时进行表扬和交流。实践活动2: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学生在直接测量不出的情况下,会想到把纸张进行对折好儿层来测量,也有的会进行测几十张,还有的可能进行测整木书的厚度再来算出一张的厚度等,最后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得出“累积”的测量方法。并把它推广到其它的细小物的测量,也为测细铜丝的直径做铺垫。实践活动3:测一根细铜比的直径。在前面“累积法”的基

5、础上提示学生可以借住铅笔进行测量,让学生想出如图所示的方法。实践活动4:测量地图上泉州到福州的距离来算出实际的距离。(用软线法)2、应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估测长度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作为“尺”去测量。实践活动1:估测教室内黑板的长度。学生可有用手臂、手掌、脚步、脚掌等进行估测,而后老师用圈尺进行测量看看偏差多少。另外简介用步长和滚轮的方法估测较长的距离长度的主法。实践活动2:请学生代表用步长方法估测教室的长度。3、课堂小结4、作业:估测教室到学校大门口的距离。[第二课时]用停表测时间,用数脉搏方法佔测时间。1、提问学生测量

6、时间有那些方法?(观测太阳的位置,季节变化,种表、脉搏等)2、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3、实践活动:活动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分钟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活动2:每组请一位学生作代表从教室一端走向另一端,同组的其它学生用停表测量他(她)行走的的时间。要求把他们测量数据写在黑板上,进行分析。此活动一方面练习停表的使用,另一方面引出误差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活动3:分组交流探讨如何用数脉搏的方法估测时间。活动4:请一位学生从教室一端走向另一端,一部分同学用停表测量时间,另一部分同学用数脉搏的方法估测时间。最后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止学生说出各自的感触。活动5:组织

7、学生用数脉搏方法估测从教室走到学校大门口所用的时间。4、作业:用手表和数脉搏的方法分别测量跑100m所有物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