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

ID:46822292

大小:8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8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_第1页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_第2页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_第3页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_第4页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2013-2-2623:35:36周宁来源:《社会科学》(沪)2007年10期第162〜169页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曾经作为跨文化研究的思想武器,风靡一•吋。但是,在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大旗卜•开展的跨文化研究,本身的身份、立场与价值,又有诸多可疑Z处。它在西方文化体系Z内揭示了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但在西方文化Z外却可能滋养偏狭、封闭、狂热的民族主义态度;它揭示了西方现代世界性扩张的一个精神侧面,即霸道的、偏狭的、傲慢的沙文主义与种族主义态度,却遮蔽了另一个糟神侧

2、面,即谦逊的、开放的、反思的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态度;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关注的是不同文化间关系中的陷害与屈辱、冲突与危险的一面,它提供了批判后殖民主义文化的进路,却没有指出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的出路,没有指出一种交往理性、对话精神的可见性而景与可能性方向。超越东方主义的真止出路,是倡导一种全球意识的、跨文化的文化间性伦理,走向超越主体立场的“间性哲学”启示下的跨文化研究。这一步将迎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一次新的转型。当今时代的跨文化研究无法回避后殖民主义文化的批判。萨义德的研究作为话语的东方主义,至少有三

3、重含义:(1)欧洲19世纪形成的有关东方的一整套知识体系;⑵该知识体系生成的将东方异类化的神话或“套话”;(3)东方主义话语建制的西方对东方的权力关系。萨义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世纪,他从大量的文木中分析东方学赋予“东方”的所谓“东方性”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人种的、心理的、政治的、宗教的、历史的、语言的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被确定为超时代的某种本质,东方不仅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是普遍相同的,既无变化的个性又无多样的丰富性。东方主义是一个自指涉的系统,它制造了一个西方Z东方,这个东方是貝有某

4、种怪异性的、一成不变的、低劣的、被动的文化他者,它的意义是解释西方或认同西方。东方主义话语形成于19世纪,主要包括三种套话:1、东方主义是一套关于口由与奴役的话语。东方专制主义以理论的形式源于古希腊,成于现代,从启蒙运动到冷战时代,从孟徳斯鸠到魏特夫。它认为东方是一种没有差异的社会,权力集中在由官僚阶层扶持的独裁君主身上(与分权制对立),国家极权彻底打碎社会力量(与市民社会对立)O2、东方主义是一套关于进步与停滞的话语。有关东方的专制与停滞的表述是相互关联的。东方社会的专制奴役、单一性与家长制限

5、制了个性与自由,窒息了精神的发展与个人民族的创造力。专制导致停滞。西方现代意识构筑启蒙的自由与进步神话时,将东方专制与停滞作为被否定的他者。地理的二元区分便具有了文化意义。3、东方主义是一套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话语。西方自由与进步的精神根源是理性主义,东方专制与停滞的原因是感性主义或感官纵欲主义。西方的理性与宗教传统使西方富于纪律与约束甚至禁欲方而的自觉。相对而言,东方则是感性的、纵欲的、道德堕落,心智幼稚,缺乏理智、意志、思维混乱、没有逻辑、不负责任、不讲信用的未成熟的民族。这三种套话,无不将东方

6、设定为西方Z他者,使西方体认到并确认自身文明的意义与价值。萨义德的《东方学》开创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揭示了东方学屮隐藏的文化帝国主义阴谋。东方学构筑低劣、被动、堕落、邪恶的东方形象,为西方的殖民扩张奠定基础、铺平道路。萨义德认为,研究四方的东方学话语如何将东方当作“他者”构筑其知识谱系,有三重意义:“第一,以-•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他们的学术谱系呈现在他们而前;第二,对他们的著作大多依赖的、常常是未受质疑的那些假定提出批评,希望引起进一步的讨论……所有这些问题都不仅与四方关于他者的概念和对他者的

7、处理有关,而且与四方文化在维柯所说的民族大家族(theworldofnations)11*所起的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关。最后,对所谓'第三世界'的读者而言,这一•研究……是理解四方文化话语力量的一个途径……显示文化霸权所具有的令人生畏的结构,以及特别是对前殖民地民族而言,将这一结构运用在他们或其他民族身上的危险和诱惑。”①在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大旗下开展的跨文化研究,其本身的身份、立场与价值,又有诸多可疑Z处。萨义德与其他主要的后殖民理论家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都是出身于第三世界,但乂在西方文化体制

8、内部从事研究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的“混杂性”(hybridity),使他们在后天教育与文化上认同西方文化主流,但这种文化认同乂与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记忆相冲突。他们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不管多么激进、叛逆,总是在西方文化内部进行,表现出西方文化自身的自省精神与包容性。学术“向权力言说真理”,却最终无法超脱个人化的经验表述与文化语境。理论发生的文化语境决定理论的意义。《东方学》在四方文化内部揭示四方帝国主义文化小的东方主义霸权,与在西方文化Z外进行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意义有所不同。后殖民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