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富贵”话题作文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富贵”话题作文

ID:46835190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富贵”话题作文_第1页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富贵”话题作文_第2页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富贵”话题作文_第3页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富贵”话题作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富贵”话题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富贵”话题作文【模拟文题】有人说:有钱就有一切。也有人说:我穷得只剩下钱了。三毛说:我们很富有,只是没有钱。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请以说“富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白拟,立意占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题意解析】“说富贵”,这是一个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话题。新课标明确了“让语文课程充分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与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功能”的冇人目标。2005年高考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作文试题、命题者普遍关注人文素养与引导哲理思辨为核心,坚持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价值取向。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写好这个话题对200

2、6年的高考作文仍然冇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写好此类作文的注意点。一、立意耍深刻。鲁辿先生曾经告诫我们:“写作文选材耍严,开掘耍深。”这里“选材要严”指对写作题材要精心挑选,要符合所写文题的主旨;“开掘要深”就是指写出的文章要入木三分,深刻、透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浅尝辄止或断章取义。二、材料要有据。无论是从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角度而言,所写的人和事必须来H牛•活。直接的牛活指我们耳闻目睹的事实,间接的指从古今中外典籍或其他读物中积淀下來的素材。写进文章中的题材,一定耍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切不町胡编滥造。当然,根据自己文

3、章的需要,可以进行再加工、剪接,重新组合。另外,如果写议论文,除了事实论据以外,还要选择一些道理论据,对于名家名言、格言警句、成语谚语筹,要正确应用。其中,即使名家名言原话记得不十分吻合,但是问接引用吋,也耍讲究内容的正确,耍大致相同,不能随心所欲。三、语言要生动。汉代扬雄在《法言•寡见》中告诫我们:“玉不雕,玛皤不作器;言不文,典谟不作经。”意思是说土石如果不经过雕琢,成为不了像“玛唏”这样精美的玉器,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釆,即使是典籍、谋略却也成为不了经典。我们的考场作文虽然比不上古人所说的那样“不朽”,但起码必须做到说话明白,文字精美。让读者

4、一看题F1眼睛一亮,一看开头引人入胜,一看结尾回眸一笑。【素材放送】1.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李口《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犬戴札记•曾子制言上》)【考场佳作1】富贵是什么?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54岁时在福建为官,因朝廷昏庸,奸佞乱政,志不得伸,便想辞官而去,却不料遭到儿子的极力反对,理由是家里的ED地房产还未购置齐全。于是辛弃疾写了一阕训骂儿了的前无古人的词。词前有个“说明”:“吾拟乞归,犬予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全词如F:“吾衰矣,须

5、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茸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儿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与非!”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话,浓缩了他多年生活的识见。富贵是什么?危机者,风险也。一旦富贵,各种各样的风险即会袭來,食不知味,寝不得安,FI夜紧张,防不胜防,一个人何苦去自找这种折磨?辛稼轩出牛于济南望族,对于社会屮的这个路数看得明澈极了。另一位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早有此感,他在《宿州次韵刘泾》中说:“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很明显,为求富挖

6、空心思,为求富不择手段,为求富利令智昏,为求富以身试法,凡此种种,哪一个不是风险扑而、危机四伏?就算是一家人里也往往为了遗产纷争,拉下脸来,其至刀刃相见,不是至今常有所闻吗?富贵是祸害。春秋时有个叫叔向的人说:晋国的栾武子是上卿,却连上大夫的III地都没有,但他品徳高尚,誉满诸侯,因此国泰民安;他儿子继位后奢侈腐化,很快致祸灭亡。叔向认为:若忧德Z不建,而患货Z不足,祸不远也。R看如今落马的官员,当官前未必是坏坯子,一旦财迷心窍,捞进儿百万儿千万以为给白己、给儿孙留下了用之不尽的财富,从此富贵落定、万事大吉,哪里知道自己所干的正好是加速给自己挖

7、掘坟墓。富贵是什么?阅尽人间春色的百岁老人张学良将军曾写道:“口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富贵如浮云。”对一个有点权力的人来说,要干事,干好事,而不是利用干事來达到肥私的冃的;而真止干了好事又一身清廉,后天下Z乐而乐者,必定名留T古。明朝的况钟在鱼米之乡的苏州任知府,为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一次他要上京办事,别人劝他带点礼物去进贡,他哈哈一笑说:“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他百年之后,“卒而归葬,惟巧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冇”。十年浩劫时,冇人不相信当官的会没饯,不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吗,于是“造反派”打开况钟的墓椁,里

8、边果然什么陪葬品均无,证实了史家所说并非夸张之辞。当地群众在况钟的墓前写了二联,其中一联是:“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儿,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