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ID:46837176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介入手术后复发的晚期大肠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及雷替曲塞结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8.26%)、疾病控制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54.35%)、腹泻(4.35%)、肾功能异常(6.25%)、肝功能异常(13.04%)、白细胞减少(56.52%)、静脉炎(60.43%)、贫血(6.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o结论雷替曲塞可以有效提高介入手术后复发晩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晚期大肠癌;介入手术;雷替曲塞;疾病控制率大肠癌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近年来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原因,此类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1]。介入手术治疗是早期大肠癌患者常选择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且创伤较小,但是随着治疗后年限的延长,治疗后复发的病例时有发生,其大多已经处于病理晚期,无法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必须采用积极的药物治疗方案。雷替曲塞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长时间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作用,且具有给药方便、起效迅速的优势[2]。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研究

3、雷替曲塞治疗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本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门住院收治的介入手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患者92例作研究对象,停止化疗后影像学检查发现远处转移灶,其中肝转移40例,肺转移26例,同时存在川:、肺转移12例,腹、盆腔转移8例,腹膜后转移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38〜76岁,平均(59.15±9.47)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1〜74岁,平均(5&67±8.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观察组

4、患者使用雷替曲塞进行治疗,具体如下:L-OIIP120mg/m2,静脉滴注3h;雷替曲塞3mg/m2,静脉滴注15min。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钳+氟尿U密唳(F0LFIRI)治疗,L-0HP120mg/m2,静脉滴注3h;CF180mg/m2,静脉滴注2h;5-Fu400mg/m2,静脉滴注6ho两组患者均重复使用1次/3w,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增减药物剂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1.3观察指标1.3.1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WHO与UICC的标准[3]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总治疗有效率二(CR人数+PR人数)/总人数,疾病控制率二(C

5、R人数+PR人数+SD人数)/总人数。1.3.2不良反应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急性毒性CTCAEv3.0分级标准[4]评估二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静脉炎等发工概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o2结果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26%)、疾病控制率(91.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恶心呕吐(54.35%)、腹泻(4.35%)、肾功能异常(6.25%

6、)、肝功能异常(13.04%)、白细胞减少(56.52%)、静脉炎(60.43%)、贫血(6.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o3讨论大肠癌是临床多见胃肠道疾病,介入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此类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不低,其复发后疾病分期多已至晚期,往往失去手术指针,多采取药物治疗[5]。介入手术后复发的晚期大肠癌患者该选择何种药物治疗,与患者的最终结局、5年生存率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为奥沙利釦加氟尿喘噪,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疾病进展的作用,但是总体完全缓解率仍然不理想,寻求新的治疗方案是目前急需的[6]。雷替曲塞是一种直接抑制胸背酸合酶的新型抗肿瘤

7、药物,为唾呼咻叶酸盐类似物,其作用为通过抑制胸腺U密睫合成酶活性,减少三磷酸胸昔合成,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雷替曲塞代写后形成的多聚谷氨酸类化合物可以长吋间停留在肿瘤细胞内,发挥长久疗效,且其给药较其他药物更为便利,起效迅速,具有其他药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雷替曲塞治疗,46例患者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6例,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腹泻、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