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

ID:46885193

大小:90.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1-28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_第1页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_第2页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_第3页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_第4页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探究关键词:脉动;家庭压力;女性主义摘要:传统家庭压力研究偏重压力的作用机制、家庭适应性等微观方面,且多为立基于西方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一种假设。本研究从宏观脉动人手,在中国文化环境、尤其是当代城市生活时空下关注家庭压力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研究采用质化量化分析结合的方式,对上海78个家庭进行了多次探访,并结合875个家庭的抽样调查资料,对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的现状和特点、两性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图分类号:C913.1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004-2563(2007)03-0011-11一、研究背景和分析框架家庭压力(familystr

2、ess)—词,自诞生以来就争论不止,没有形成过一致的定义。Hill把家庭压力解释为“家庭面临危机时,由于资源匮乏所产生的压力"。口]而在selye看来,压力是身体对正面或负面的环境要求所做出的一种生理反应。[2]BoSS则认为它是家庭系统在受到干扰时所产生的压力(pressure)或是紧张(tension)。[3]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选择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如selye的应激学研究,Hill的家庭危机理论和Boss的脉动(context)理论,它们各有侧重,在学界影响深远。由此可见,家庭压力并非单维的概念,它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概念体系。但在早期研究中,家庭压力

3、一度被视为—种静态的、结构化概念。如ABC・x模型(A代表应激源,B代表资源,(3代表认知,X代表危机)所提出的概念体系强调家庭危机是应激源、资源和认知的函数。该模型被视为系统理论分析家庭压力与因应的重要研究基础。但后续的研究者也对此提出批评,如MeCubbin认为,静态化的家庭压力结构并不适合分析家庭系统,因为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家庭内部诸要素会发生变化,因而,时间维度(timing)不可忽略,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双重ABC-X模型就强调了家庭的动态发展,重视对压力累积效应和资源重生的分析。[4](p855-871)Boss的独到之处在于把家庭压力放在了更为宏观的社

4、会经济文化背景中去。她整合了生命历程理论(lifecoursetheory)和早期家庭压力研究的观点,强调家庭压力绝不仅仅限于家庭内部,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各种历史社会因素及家庭自身因素共同组合成的“脉动"(socialcontext)中进行考虑,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理解家庭压力的社会背景和内在的深刻性。她据此将脉动因素分为外在脉动和内在脉动。前者如历史、经济、发展、遗传和文化环境,是个人或家庭所无法控制的;后者如家庭结构、精神和哲学,是可以通过个人或家庭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的。Boss的不足在于,她虽然意识到了宏观层面的重要性,但始终把外在脉动因素视为不可控的。这种出发点使

5、她和以往的压力研究者一样,仍旧把重点放在微观层面,对宏观的社会层面上能为家庭应对压力提供什么,并没有提出什么可建树的意见。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的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早期压力研究表明,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应激的状态下,会造成身心的损害。而脉动理论将个人微观层面的压力--健康问题提升到社会层面,促使人们从生命政治学⑸的角度去思考影响家庭和个人健康的社会背景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脉动理论完全可以朝更宏观和全局的方向发展,但认识到这一点,并沿此方向进行探索的人并不多。对女性家庭压力的关注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随着女

6、权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劳动力大军,她们参加工作导致的两性冲突和自身角色冲突成为当时研究热点,故早期家庭压力性别研究多基于冲突理论展开。之后,女性主义学者对两性差异生理决定论的质疑也引起了家庭压力研究者的关注。前者吸收了文化建构理论,认为性别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⑹受此启发,Boss的理论也特别加入了文化脉动(culturalcontext)的概念。女性研究启发家庭压力学者认识到,从男性的立场来定义和分析压力,对于女性来说并不公平,还需要以女性自身的视野去讨论两性的家庭压力差异,才能为女性寻找新的支持方向和途径。综合HilkMcCubbin的理论、Boss的

7、脉动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相关研究,立足中国的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几种更侧重宏观层面的家庭压力思考途径:首先,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源是否存在共性,它们与外部环境中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脉动的关系如何?其次,家庭及其成员在应对压力时,所能利用的资源有哪些,这些资源是否带有当代社会的特色?最后,从性别视角来看,上述框架、文化脉动的影响力如何?这些思考应该说是主要源于Boss的理论,同时又不局限于她的理论的一种探索性分析。二、研究方法有学者曾指出质化研究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国社会学的开端和发展正是“一个由个人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岀发的传统和一个以田野调查为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