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

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

ID:47351941

大小:3.2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8-09

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_第1页
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_第2页
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_第3页
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_第4页
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篇塑性变形力学基础第1章应力分析与应变分析§1.1应力与点的应力状态1.1.1外力塑性加工是利用材料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制备具有一定外形尺寸及组织性能产品的一种加工方法。外力是塑性加工的外因,它可以分成表面力和体积力两大类。表面力即作用于工件表面的力,它有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之分,一般由加工设备和模具提供。体积力则是作用于工件每一质点上的力,如重力、磁力、惯性力等等。在一般的加工过程中,体积力的作用远远小于表面力,因此往往忽略不计。但在加速度较大的场合,体积力不能忽略。例如锤

2、上模锻,工件所受的惯性力向上,有利于材料填充上模,故常把形状复杂的型腔设置在上模。对外力的研究,一般采用理论力学的静力平衡法来分析,即使是体积力如惯性力,也可转化为一种等效“静力”,仍可采用静力平衡法来分析。1.1.2内力内力是材料内部所受的力,它的产生来自于外界作用和物体内维持自身完整性的力。外界作用可以是外力,也可以是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如冷热不均。内在力则来自于组成物体的众多原子,它们总是试图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变。当外界作用于物体时,迫使原子间距发生变化,而原子则以力的形式与外界抗衡,以

3、恢复稳定位置,保持原有的间距。所以内力是物体抵抗外界作用而产生的于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平衡的力。研究内力时,首先须用假想截面剖切物体,暴露出内力,视其为外力,然后再运用理论力学的静力平衡方法来求解。1.1.3应力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见图1-1),其定义式为:Sn=dP/dA(1.1)图1-1应力示意图图1-2平行于坐标面上应力示意图29其中dA为假想截面某处的微面积,dP为微面积上“作用”的内力。Sn为力矢量。可以将Sn分解成平行于dA外法线n向的正应力和“作用”在dA内的切应力或者二个正交的

4、切应力。特别是,当dA分别为平行于直角坐标系下三个坐标面时,其应力分解如图1-2所示。每个应力分量的符号带有两个下角标。第一个角标表示该应力分量所在的面(以外法线命名),第二个角标表示该应力所指的方向。正应力分量的两个角标相同,一般可用一个下角标表示,如可简写成。切应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定如下:外法线指向坐标轴正向的面为正面,反之为负面。在正面上,指向坐标轴正方向上的切应力分量为正;在负面上,指向坐标轴负方向上的切应力分量也为正。即两个角标同号为正,异号为负。正应力分量则以拉为正,压为负,图1-3四

5、面体受力示意图由于单元体处于平衡状态,故绕单元体各坐标轴的合力矩为零,由此可得剪应力互等,即,,。1.1.4点的应力状态应力是某点某方位单位作用面上所受的力,而过一点可以有无穷多个方位的面。这些方位作用面上的应力如何,这正是一点的应力状态所反映的问题。现考察变形体内任一点M某一斜面上的应力情况。设过M点三个坐标面上的应力为已知。设斜面与三个坐标轴的截距为dx、dy、dz,以四面体近似表示点,从而斜面近似通过M点(见图1-3)。斜面外法线n的方向余弦分别为:(1.2)设斜面上的全应力为Sn,它在三

6、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为Sx,Sy,Sz。Sn在n上的分量为,在作用面上的分量为。列四面体的力平衡方程,即有:(1.3)或用矩阵形式表达成29(1.4)常用求和约定简记成(1.5)式中,若i=j,表示正应力;时,为剪切应力。于是:(1.6)(1.7)(1.8)从上面可以看出,过M点任意斜面上的应力情况取决于以及方向斜弦。只要知道三个坐标面上的应力,则该点任意斜面上的应力均可求出。因此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用来描述,即:表表表示示示xyz平平平面面面——表示x方向——表示y方向——表示z方向中,行表示应力作用

7、方向(或作用面),列表示应力作用面(或应力作用方向)。称作应力张量。数学上可以证明为一个二阶对称张量。假设四面体的斜面正好是物体的外表面,则(式1.5)、(式1.6)、(式1.7)、(式1.8)给出了应力边界条件,即表面上应力与物体内部应力的关系式。§1.2点的应力状态分析由前可知,过一点任意斜面上的应力情况取决于与li。当给定后,应力大小只与斜面的方位有关。改变方向,总可以得出一些特殊的应力值。1.2.1主应力与应力张量不变量主应力是指作用面上无切应力时所对应的正应力,该作用面称作主平面,法线

8、方向为主轴或主方向。设主应力为,当为主方向时,有,,,代入(式291.3),整理,有:(1.9)求解的非零解,必有系数行列式值为零,最终可得(1.10)其中称作应力张量的第一、二、三不变量。(1.11)可以证明,式(1.10)有三个不同的实根设为且它们是相互正交的,习惯上有的约定。以上分析表明,一定,主应力与I1,I2,I3的大小就完全确定。因此,一点的应力状态也可用主应力来表示。特别是,当坐标轴与主轴相重合时,的表现形式最为简洁。同样I1,I2,I3的形式也可简化。不论坐标系怎样变化,一点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