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

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

ID:47440725

大小:23.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1

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_第1页
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_第2页
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_第3页
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_第4页
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比访同行,演绎精彩”征文由一次家访活动而想到的(任职单位:湖北省靳春县漕河镇罗州城小学姓名:徐鹏飞电话:13476608929QQ:346971619)2011年度秋季学期,我担任本校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要展开对本班学生进行家访的活动。我所带的班级有22名学生,而我要访11名学生,这是我作为语文老师要完成的任务。去年考完期末考试,校长就要求每位老师要利用寒假时间完成对学生的家访。我在假期的12月27、28、29日这三天,先后完成了家访。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学生,是我班的余若君同学。对她的家访先后访了两次,她的经历让我的印象最

2、深。第一次是电话家访。过程是这样的:我开始问的问题是你的孩子在家里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她妈妈的回答是“可以”;接着我问的问题是:你的孩子在家里听话吗?她的回答是“还可以”;最后问的问题是:你对老师们有什么建议没有?她说“没有”。我用调侃的口气说:“你对你的孩了比较有佶心嘛!”她说:“是的。”这时我觉得家长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的描述有些过于完美。余若君同学平时是很听话,上课遵守纪律,成绩在我们班可以排的到前5名。我对这位同学的表现是比较满意的,印象是很好的,但是这个同学真的就那么十全十美吗?不!据我的观察,这位同学有时候上课会出现偶尔一两次开小差

3、的现象,还有有时候与同学讲话的毛病。作业上面有吋会出现木来这个题她会做,但是由于她的粗心大意,而把这道题做错了。所以,我觉得妈妈的话有些过于庇护她的孩子。于是,我毅然决定,对她的家长进行一次走访吋的家访。去年12月29口上午9点钟,我到了余若君同学的家门口,一看,余若君同学止在家门口与一个小孩嬉戏、玩耍,我叫住了她,让她带我去见她的妈妈。一会儿进了她的家,她妈妈见到了我,我说明了来意。我们寒暄了几句。“你要问孩子什么事?”“你上次在电话里的回话我觉得有些笼统,我现在想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个同学在家里的表现。”“老师,那你问吧,我照实回答就是了。”

4、不一会儿,余若君的爸爸过来了,我给他打了招呼,并说明了来意。他爸爸接着说:“你那次电话家访的事我己知晓,她妈妈说的有些为她爱好。”“哦,那请你介绍一下余若君同学在家的表现,怎么样?”“表现嘛,还过的去。但是有时候作业会出现一两次没有做完的情况,有时候我叫她做作业,她说先玩一会儿再做。所以对孩了有吋候这样的表现我有些生气。”我解释说:“你也不要生气,孩子都是天性爱玩,要耐心地多教育。”“作业基本上每次都能做完,但是有时候不是很听话,有时跟她说一两句话她还爱理不理的。”“这是因为我们家长不能与子女多多地进行心灵沟通,不能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感觉在

5、父母面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不存在心灵上的隔阂。爸爸是不是多了一点'关公脸’,少了一点'济公相',让孩了主动与我们家长、老师接近,取长补短,不断地进步,才是我们的目标啊!教育孩子要多点耐心,你的孩子的性格属于活泼好动型的,大多数时候要让她能听话,能安静的完成作业才好。”“好的,我会做到的,谢谢你,老师!”他诚恳地说。“不客气,多监督,多管教,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说完后,我便跟她家人说耍辞行,我就回去了。这件家访方面的事过去虽然有两个多月了,但是事后想起来感触颇多。家访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在家的表现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吋与家长

6、沟通,让家长来参与教育活动。老师家访的冃的不是告状,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而是充分地了解情况,最后在教育过程屮解决问题,在这过程屮老师要采取主动,特别要给落后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因势利导,既要“对症下药”,又要不伤害学生和家长们的自尊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于余若君这样性格的同学,尤其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家长对其子女的优缺点如实地学握,做到施教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并能抓住契机,采用校内外相结合,创造学生进步的有利条件,从而促成学生的进步。所以应该是每家访一次,就能带来一个学生的转变。对余若君同学的家访,我觉得我做

7、的比较成功,起码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表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她妈妈的话所表现出来的前后有些矛盾,有些不大相符,这可能是个别母亲出于对自己的孩子有些袒护的通病吧。她觉得孩了在家的表现什么都好,无可挑剔,对孩了充满自信,这当然是一种好的心态。常言道:好要别人夸,自己脸上的灰尘自己是看不到的,要借着别人的眼睛或者明镜才看到的。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要采用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方针,追求更具体、更全面,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假如对余若君同学一味地宠爱,那么对她是不负责任的,其结果会使她自觉而不自觉地落伍掉队,贻害孩子。这件事使我想起中国古代教育史

8、上“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我们当代儿童教育事业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社会现实作用。而我的这次经历的冃的与“孟母三迁”故事的冃的有点相似,所以说这次家访活动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