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ID:47458363

大小:21.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1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摘要:近年来,体罚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教师体罚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智,不人道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但是爱玩常常是小朋友的天性,以至于无视学校、课堂纪律,任性贪玩,对教育毫无敬畏之心,甚至把老师的宽容视为软弱可欺,在难以管理的情况下,教师一般采取体罚来责罚学生,痛了自然也就听话了,痛了自然也就认真了。关键词:体罚挨打教育一、问题的提出今年五月至六月中旬,由于学校需要,我提前在达州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习,在实习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在做作业时错了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抬手等着一个一个的挨

2、打,被挨几下也是由老师的心情而定;有个别学生没有写作业,被叫到讲台上脱掉裤子当众打屁股,明明很疼,却不敢哭出声音来;更甚至于有的学生因此而逃了两天学,当被爸爸带到办公室解释了原因之后,爸爸当着所有老师的面打骂孩子并对老师说对不起,我能看到,当时那个学生的手臂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二、看到这些情况,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一个敏感的话题——“体罚”。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打撕嘴巴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

3、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生活中,很多小学生一般都是家里的小霸王、小公主,打不得、骂不得、碰不得,不然就会哭闹不停,搞得家里鸡犬不宁。而他们在学校里做错了题,挨了打,却不哭不闹,即使很疼,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或也只是小声的抽泣,我曾私下里问一个学生:“疼吗?”他们便会很坚强的回答:“不疼。”可我拿起他的手一看,仅仅被打了一下,青得发肿,等又过了两节课,还能看得到被打得地方的红肿。被打得这么厉害,是真的不疼吗?老师的力道,打在我们的手上,都会有火辣辣的感觉,更何况是小朋友呢?他们有怎么可能不会觉得疼呢?只是不敢罢了,因为他们越是哭闹,老师便会

4、打得越加厉害,或许尽量不要哭闹,几下便就会过去。三、体罚的危害首先,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伤害一旦产生,便容易给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这样的事情绝非杜撰:狂怒的老师一巴掌抡向学生,于是学生再也听不到了大自然美好的声音和父母亲切的呼唤;暴怒的老师拧起学生的耳朵,试图将他拉出教室,用力之下,他手里捏的只是学生娇嫩的耳垂……其次,体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畏于教师的体罚,只得囿于教师规定的框框之中,学生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敢发挥,久而久之,学生自甘于平庸听话,我们的教育

5、便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再次,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往往是学生走下坡路的开始。有些学生经常受到粗暴的训斥、体罚,自尊心、自信心丧失,自暴自弃,变成了破罐子破摔的“老油条”。就如我之前所说一个学生有厌学心理,最后因此而逃学,家长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一个好的沟通,只是一昧的打骂孩子,并让孩子做一个保证,保证能在之后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可是,即使这样,几天之后,学生身上的淤青还没有散去,她学习的态度便和之前所差无几。我批改过几次她的作业,发现她并不是那些所谓的笨小孩,只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做作业罢了。最后,造

6、成师生间的隔阂,扩大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不但很难形成向师性,反而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和对抗情绪,不利于施教。学生当面不敢说,背后则不服。这样,实现教育目的也就会落空。体罚使学生精神压抑,负担沉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受到体罚,感到非常委屈、恐惧,教师讲什么一句也听不进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一、体罚的原因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老师的体罚,这几乎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学生?我们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许多家长第一次见到老师,给老师的一句话就是:“没事,不听话

7、你就给我打!”这让孩子对暴力感到恐怖,因为只有对暴力感到恐怖,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话,老师也能更容易的管理学生,但事实上这样的人,以后走上社会他是没有胆子坚持真理的,因为他早就已经被打服了。其次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目前的教师评价体制、学校评价体制、学生评价体制仍然过于强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这样,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成了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成了教师岗位聘任、评先进、评职称的主要凭据。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好,工作再努力,如果学生不用功,期末成绩考不好,你文凭再高,职称再高,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8、为此,许多学校都在提高教学成绩上很下工夫,对教师的教学成绩的评价、奖励和惩罚作了很多具体的规定。为了“日子好过”的老师们不得不在学生的身上打主意、下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