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75165

大小:7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08-08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思想政治教育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一、选题的意义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谈到:“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也就是说,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指导人类现在的活动,使它更具有理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重视历史,认真学习历史,它是时代遗留给我们的思想宝库,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发挥出它的在指导我们学习和生活上的重要作用。和亲政策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和亲政策的研究可以说

2、日趋增多,其中不乏对和亲政策的内涵、特点、意义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的佳作。但是,对和亲政策的研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和亲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唐、清三个朝代,而对其他朝代的研究却很单薄;对和亲政策的研究大都以中原王朝为出发点,忽略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历史上未实行和亲政策的王朝缺乏必要的研究,等等。本文是针对和亲政策研究中的漏失,从宋朝角度出发研究这个时期统治者不采取和亲政策的现象及其原因。从完善对整个和亲政策系统的研究角度出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既然和亲政策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通过研究

3、这个政策,我们可以吸取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发挥它对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借鉴作用,真正的做到“以史为鉴”。基于和亲政策在历史上的重大地位以及和亲政策研究的现状,因此我认为对和亲政策的进一步整理及探索也就有了十分重大的意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着眼于对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和亲政策过程中没有普遍重视的环节:宋朝这个不主张和亲的特别时期作一个加深的探索,介绍宋朝没有采用和亲政策的现象及探讨产生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8对于和亲政策在宋朝时

4、期的地位有个明确的认识,在时代背景的角度下从经济、思想等角度出发去深究宋朝时期没有采用和亲政策的的原因。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一)研究步骤1.选题。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专长确定选题。2.根据所选课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为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3.撰写论文提纲(经指导老师过目、点评和指导)。4.结合收集起来的资料,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开始撰写初稿。5.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初稿修改。6.定稿并装订成册。在时间上严格遵照学院的工作安排,做好本论文的撰写工作:2010年9月20日——2009年9月30日,确定

5、论文选题。2010年10月12日——2009年10月30日,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0年11月1日——2011年3月20日,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3月20日——2011年4月1日,论文中期检查。2011年4月15日——2011年4月20日,打印成册,上交论文。2011年4月25日——2011年5月1日,成绩评定。2011年5月2日——2011年5月7日,准备论文答辩。2011年5月7日——2011年5月20日,论文首次答辩和第二次答辩。(二)研究的方法及措施对于本课题我将采取文献法、比较法、经验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1.文献法我主

6、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专著、论文、期刊、报纸和网上资料等,经过认真筛选,把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先记录下来,做好笔记,以供写论文时参考。2.比较法调查了解原有的研究成果,认真分析比较,找出不同观点及其相异的根源。吸取他人的优秀研究成果,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四、毕业论文提纲一、宋朝不和亲的现象18二、和亲最大受害者是“外嫁女子”,而统治者并不在意她们的权益,因此对她们的怜惜并不是宋朝拒绝和亲的理由三、宋朝不和亲的原因(一)强烈的中原正统思想、程朱理学的催化造成了宋朝君臣的民族偏见(二)宋朝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三)其他民族对和宋朝

7、和亲的要求只是获取其他利益的筹码四、总结:辨证的看待和亲政策五、主要参考文献[1]班固.汉书[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75.[2]司马迁.史记[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59.[3]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J].史学年报,1929,1.[5]邝平章.唐代公主和亲考[J].史学年报,1935,2.[6]林恩显.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及评价[J].民族出版社,2005,5.[7]尹伟先.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8]李新达.“和亲”简议[J]

8、.北方论丛,1980,4[9]林惠祥.中国民族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0]朱振杰.中国历史上和亲的类型及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1987,4.[11]廖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