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文献综述】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文献综述】

ID:27718668

大小:63.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文献综述】_第1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文献综述】_第2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思想政治教育=i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和亲”也称为“和戎”、“和蕃”。历史上,不同时代对“和亲”的解释略有不同,但从广义上而言是指中国古代两个不同民族政权,尤其是中原王朝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崔明德在《中国古代和亲通史》中解释说:是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而进行的政治联婚。对于和亲政策,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人对其进行研究,曾先后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度掀起讨论高潮。研究视角多种多样,概括起來就集中在和亲的起源、类型、特点、目的、影响等方面。和亲政策在我国存在多年,发挥过重要作用。曹国宁在“

2、解读和亲的政治智慧”一文中提到:从西汉开始到清朝末年,和亲政策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阎明恕先生则认为: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己出现了“和亲”的迹象,传说中的公主外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有些学者对和亲具体起源哪个时代存在争议,但是史学家普遍承认,汉唐时代是中国古代和亲政策推行的典型时代,且和亲政策结束于清朝。关于和亲的分类,崔明德认为,按历代史书所载实例可以分为六种:第一,屮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Z间的联姻;第二,割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Z间的联姻;第三,割据政权Z间的联姻;第四,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第五,南朝与北朝之间的联姻;第六,从现今來看屈于外国之间的联姻。而按联姻的功能及性质则可

3、以分为七种:安边型;结交军事同盟型;分化瓦解少数民族政权型;借兵及酬恩报徳型;发展关系型;巩固盟好型;政治联盟型。各个时期和亲政策各有特点,从对汉唐这个典型时期的研究来看。刘莉认为,汉代“和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划疆立届来减少匈奴的侵扰;第二,由于国力前后期不同,和亲的态度也有前后期之分;第三,借和亲之名行互市之实。唐朝表现在:第一,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和亲也盛况空前;笫二,和亲公主本人的直接作用比较突出;笫三,和亲对象及地域范围都具有开放性;第四,和亲目的也更加多样化。至于和亲的目的,学者们大都从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三大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才爽认为,在军事上:第一,借助和亲来消除

4、双方的对立状态,以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第二,双方为了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而结成军事同盟;第三,分裂、瓦解、控制对方。在政治上,可以凸显自己的政治地位。在经济上,为获得财物打开了一条重要渠道。和亲政策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矛盾的政治手段,对当时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刘莉认为,和亲对陆上丝绸Z路、草原丝绸Z路、青藏高原Z路都有重要的拓展作用。同时她还认为,和亲对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民族团结和民族民族融合,中原礼仪文化的传播,对服饰的审美观点,宫殿建筑,音乐传播方面等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廖健太在“略论西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一文川把和亲的作用更具体的阐述

5、为:第一,和亲政策的实施与发展,形成了统一战线式的联盟,减少了战争,免除了残酷战争的威胁与破坏。第二,和亲政策的实施与发展,使边疆秩序基本安定,两个王朝的人民免受战乱之苦,也使民族贸易初步开展,农牧业生产大大发展。笫三,和亲政策的实施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关系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第四,和亲政策的某些经验教训,给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有着借鉴或参考作用。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的公主,虽然身份上不尽相同,但是她们作为和亲的主体,对少数民族政权都有直接且显著的积极作用。崔明德认为,第一,公主以王后的身份直接影响统治阶级的上层实行比较妥善的民族政策;第二,直

6、接调整和亲双方的关系;第三,传播文明和先进技术;第四,繁衍后代,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民族融合。我国的民族融合是经过多种渠道完成的,它大致上可以通过战争、和亲、劫掠、贸易、册封等方式来加快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从而促进民族融合。在众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中,独和亲政策最为瞩目,虽然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是大数人对它还是持一种赞赏的态度。学术界对和亲政策的研究也大都集中在积极方面,而对它的消极影响关注的不多。这样就不利于我们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和亲这一政策。和亲政策是古代统治者采取的一种政治联姻手段和和平政策,虽然其主观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去否认它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更不能去

7、否认它对于维持民族友好关系、促进各民族生产发展、边疆安定、促进民族融合、乃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的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崔明德.屮国古代和亲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班固.汉书[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75.[3]阎明恕.中国古代和亲史[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4]曹国宁•解读和亲的政治智慧[J]•甘肃高校学报,2008,13(4).[1]刘莉.略论汉唐“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