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毕业论文】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毕业论文】

ID:475199

大小:4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8-08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毕业论文】_第1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毕业论文】_第2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毕业论文】_第3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毕业论文】_第4页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__届)本科毕业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宋朝不和亲现象及其原因的探讨10摘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和亲政策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积极采用了和亲政策,如历史上的两晋、两宋和明代,特别是两宋时期,形成了一个没有成功和亲事件的特殊时期。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呢?是宋朝统治者不忍牺牲外嫁女子的权益,是宋朝在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中原正统思想”和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的制约,是宋朝拥有的雄厚的经济实力,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对于和亲的态度并不十分坚持呢?关键字:和亲;两宋;民族偏见;经济实力;少数民族政权广义上的和亲是指中国古代两个不同民族政权

2、,尤其是中原王朝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崔明德在《中国古代和亲通史》中解释说:和亲是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而进行的政治联婚。纵观中国历史,通过和亲来结束两个对立民族的战争状态,转而建立起和平、友好、亲睦的民族关系形态的现象经常发生。早在先秦就出现了“和亲”之名,但是名副其实的和亲则始于西汉。班固在《汉书》的第九十四卷写到,“和亲之论,发于刘敬”。在此以后,和亲政策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活跃在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一、宋朝不和亲的现象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和亲大潮中还是存在一些不主张和亲的特别时期,如两晋、两

3、宋和明代。特别是两宋时期,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它与其他民族和亲的现象,甚至是在其他民族的士兵压境的情况下,宋朝依然拒绝他们提出的和亲要求。据《宋史》第三百一十三卷的《富弼传》的记载:“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富弼对辽主说,“北朝既以得地为荣,南朝必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岂可使一荣一辱哉?”辽在自己的割地要求被宋朝拒绝后又提出新的要求,“吾主闻公荣辱之言,意甚感悟。今惟有结昏可议耳。”宋朝同样还是拒绝,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降,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经过富弼和辽主的反复谈判之后,双方达成协议,

4、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和白银十万两,辽放弃割地与和亲的要求。正如史书记载,“契丹不复求婚,专欲增币。”迫于辽的军事压力,宋朝拒绝割地后只能通过增加岁币的方式来拒绝辽的和亲要求。同样的,在面对西夏的求亲之举时,宋也找借口拒绝了。西夏毅宗以两岁的幼龄继承王位,他的母亲没藏太后以及没藏家族把握朝政。10西夏面对宋、辽、吐蕃三方面的压力,国事上困难重重。特别是在辽和吐蕃两个政权之间和亲之后,对西夏造成了更大的军事威胁。迫于这种形势,西夏也开始考虑与这些民族政权之间进行和亲来壮大自己的实力。西夏一开始先“请婚于契丹”,但是契丹主以“没藏家族反复无常”为理由拒绝了西夏的和亲要求。宋仁宗嘉祐五年七

5、月,毅宗听说辽与吐蕃想联合来夺取河西走廊后,便想联合宋朝壮大自己的力量来对抗辽与吐蕃的威胁。《续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六卷记载,“夏国主谅祚上表求太宗御制诗草隶书石本,欲建书阁宝藏之,且进马五十匹,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及本朝正至朝贺仪。诏赐《九经》,还其马。谅祚又求尚主,诏答以昔尝赐姓,不许”。可惜,无论西夏如何努力,“求亲”要求还是被宋朝拒绝。宋朝为何屡次拒绝其他民族政权的和亲,同时也不主动对他们提出和亲要求呢?这在把和亲政策作为处理民族关系重要手段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宋朝的这一举动也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担负和亲重任的这些

6、女性的角度出发来为宋朝不和亲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宋朝拒绝和亲是因为出于对女子的怜惜,不忍牺牲其终身幸福。二、和亲最大受害者是“外嫁女子”,而宋朝统治者并不在意她们的权益,因此对她们的怜惜并不是宋朝拒绝和亲的理由在中原的农耕文明和少数民族的游牧文明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一部分女性不得不走上历史的前台,扮演起调节民族关系的特殊“使者”。作为“使者”的外嫁女,也许并不一定都是皇帝的嫡女,但大多数都是皇室宗女。然而,只要这些“金枝玉叶”一旦被确定为和亲的对象,那她们就与一同送去的大量丝绸、粮食、美酒等其他陪嫁物品一样,只是给其他民族的礼品,将完全失去自由。除了要远离故乡和亲人,饱受思念家乡的痛苦,还

7、要适应当地的习俗。细君公主作为有史以来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和亲的第一位公主,在元封六年下嫁于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乌孙地处天山脚下,天气寒冷,游牧民族肉食酪浆的习惯,都让生在明媚扬州,长在锦绣长安的细君公主难以适应。她又是个性格柔弱忧郁的人,加上语言不通,这一切都让她更加的思念自己的故乡。她写的《悲愁歌》深刻反应了细君的内心痛苦、思念故乡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复杂心情: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