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

ID:47657405

大小:121.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17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七学习策略与问题解决1.学习策略分类的代表人物:迈克卡2.学习策略的分类:A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B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3.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的含义:。A认知策略: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B元认知策略: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C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资源或环境的策略

2、,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4.复述策略的含义及方法:含义: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方法: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5.精细加工策略含义及方法:含义: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方法:A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视觉联想、谐音联想、关键词法)B做笔记C提问D生成性学习D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6.位置记忆法的含义:在

3、头脑中创建一个熟悉的场景,为场景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路线上的点提取所记的项目。7.缩简记忆法的含义:把识记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变成自己熟悉的事物。8.谐音联想法:运用联想,假借意义。9.关键词法:把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想象联系起来。10.生成性学习: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11.组织策略的含义及常用的策略:含义:是整合所学的新的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用的组织策略:A列提纲B利用图

4、形(系统结构图、模型或模式图、流程图、网络关系图)C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12.元认知策略内容: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B对任务的认识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13.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A制定认知计划B监控计划的执行C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14.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1)时间管理策略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C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环境管理策略A注意调节自然条件B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努力管理策略A激发学习动机B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C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D调节成败的标准E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F自我奖励

5、(4)资源利用策略A学习工具的利用B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5.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内部因素:A学习动机(影响)B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前提)C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促进)外部因素:A学习策略训练(直接影响)B教师日常的教学方法C学习氛围16.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A主体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特定性原则D生成性原则E有效的监控F个人自我效能感17.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18.生成性原则: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19.有效的监控:学生应该知道何时、

6、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反思并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20.个人自我效能感: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及他们使用策略的能力。21.学习策略训练方法:A指导教学模式B程序化训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D交互式教学模式E合作学习模式22.完形训练模式: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到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23.交互式教学模式: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六人)一起进行的。教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

7、预测。24.合作学习模式: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人主讲时,另一个人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25.问题的含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26.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序列性、认知性。27.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28.制约“发现问题”的因素:A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B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C人的已有知识经验29.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算法式(把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启发式(依据经验或直觉

8、选择解法)30.检验假设的方法:直接检验(通过实践—即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间接检验(通过推论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正确的---最终还要由直接检验来证明)3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问题的特征(学生解决抽象问题容易,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困难)B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问题解决)C定势与功能固着32.提高问题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