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品)

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品)

ID:47693725

大小:3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1页
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2页
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3页
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4页
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近几年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南方山区农村,耕地抛荒现象已成逐年蔓延之势,大面积全年抛荒、杂草丛生的现象随处可见,只种一季中稻的隐形抛荒现象已成常态,“双季稻”已逐渐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名词。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造成我国粮食的实际产量逐年锐减,在我国非粮食主产区,现在农民手中的粮食仅能维持一家人一年的吃饭所需,根本无余粮可售,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国家粮食储备的严重不足,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抛荒现象的愈演愈烈,已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先后出台了许多遏制耕地抛荒的政策和措施,但这些政策和措族,仅仅停留在行政命令的层面,可操作性不强,与农

2、村的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只是对基层乡镇干部又上了一道紧箍而已,对抛荒耕地的农民无任何约束力,所以收效甚微,毫无意义。要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耕地抛荒呢?我认为,只有从耕地抛荒现象中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找准相应的对策,才是唯一的出路。耕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外出务工人员剧增,农村劳动力锐减。改革开放初期,各类企业聚居在沿海几省,因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所需的工人不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远远多于企业的用工所需,因而,绝大部分的农业人口仍然只能在地里刨食,人多地少,不会产生耕地抛荒现象。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平稳运行以及社会经济大大步发展,

3、不管是沿海还是内地,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且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引起用工需求急剧增大,企业招工从选择性录用向招工难转变。加之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又开工许多重点项目,导致用工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这一切,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绝大部分15至60岁的农业人口,为了挣钱养家,消除自家的贫困状况,纷纷走上了外出务工之路,最终导致农村劳动力锐减。这些人中有的把耕地甩给年迈的父母,有的把耕地转租给亲朋戚友,没有父母或无亲朋戚友或亲朋戚友不愿租种的则只好听其荒芜了。现在的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虽不能说十室九空,但十户

4、有九户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则是不争的事实,举家外出已司空见惯。大部分家庭里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就是在九年制义务阶段读书的孩子,举家外出户的房子被青苔和蒿草紧紧地包围着。年迈的老父老母们,已扛不动锄犁了,他们流着泪,扶着自己年幼的孙子孙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土地慢慢荒芜了・二、种田收入过低,农民失去了种田积极性。农民种一亩田,正常的情况下,需300元左右耕田费、300元左右的种子、农药、化肥、农膜、水费等费用以及200元左右的雇工费用,累计投入成本800元左右。年景好的话,种一亩早稻按每亩收获700斤计算,可卖800元左右,种一亩中稻,按每亩收获1200斤计算,可卖1500

5、元左右,种一亩晚稻,按每亩收获900斤计算,可卖1080元左右。农民种早稻基本保本,种中稻可赚近一倍,种晚稻略有盈余,如果把自己的人工加进去,则全部亏本。因此,农民都不愿意种田了,种田的积极性空前缺失,要种也只愿中一季中稻。综上所述,农民种田只能是解决了吃饭问题,也就是说,解决了“温饱”中的饱字,至于温,则只能从农业以外的行业中解决了。如果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远远高于种田收入,农民会自动放弃种田,那么,耕地也就荒芜了。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土地耕种无法实施。目前,农村的水利设施,大都兴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水利设施在在兴建时一般都是土法上马,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

6、运行几十年,病态百出,绝大部分的小一型、小二型水库,漏洞百出,成了病险水库,根本不能也不敢蓄水。与之配套的干渠和支渠,大多用石块和泥土砌成,水冲雨淋之后,慢慢塌掉了,根本无法通水。大雨来时无法防洪,大旱来时无法灌溉,现有的水利设施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灌区内曾经水旱无忧的良田又成天水田,耕地抛荒也就成为了不可避免。四、惠农补贴激活了农民潜在的惰性。目前农村的惠农补贴种类繁多,除了粮补、直补,还有综补、油菜补贴、玉米补贴、单季稻补贴、双季稻补贴等,这些补贴加起来,一亩田可达200-300元。这些补贴均以“一卡通"形式直接发放到农民的手中,不管农民种没种田,都照发不误,还明文规

7、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惠农补贴。农民是一个最讲实惠的群体,他们从“一卡通”中取出近300元的补贴,加上准备投入农业生产的800元左右的本钱,买回粮食,完全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何必还要去累死累活种田呢?这么简单的算式他们是算得出来的。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只有身处忧患中,才会积极进取,同样的道理,农民只有在温饱受到威胁时,才会拼命去耕种,才会惜土如金,责任制初期的表现就是很好的证明。现在好了,政府给补贴了,不要种田也有饭吃了,还有谁愿意去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打打牌、聊聊天、逛逛街岂不更好?所以,政府的各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