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接种后菌丝生长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

平菇接种后菌丝生长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

ID:47918147

大小:26.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19-10-29

平菇接种后菌丝生长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_第1页
资源描述:

《平菇接种后菌丝生长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平菇接种后菌丝生长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平菇生产中菌丝生长阶段出现的异常现象,主要包括菌种不萌发、接种后料面和菌种块上出现绿霉、菌种萌发后不吃料。分析了以上异常现象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仅为广大菇农参考。一、接种后菌种块不萌发  接种后既不长杂菌,菌种块也不萌发,菌丝变黄枯萎。发生的主要原因:①菌种老化,生活力弱;②接种时,菌种块受到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烫伤;③遇高温天气,菌种受高温伤害——烧菌;④原料处理不当,没有进行平晒,由各种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有害化学毒素存在于培养基中;⑤装瓶或装袋后没有及时灭菌,培养基因酵母作用而发

2、酸或发臭,产生大量的抑菌物质;⑥石灰加入过量,使碱性过高;⑦原料中混入松杉柏木屑较多,芳香油等抑菌物质含量高;⑧培养中加入过多的尿素等化学肥料使料中氨气太重,抑制了菌种的萌发。  防治措施:①使用适龄菌种,菌龄在20~30d菌丝活动力较旺;②高温天气,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栽培时间,避免高温伤害;③接种时防止烫伤菌丝;④配料时适当增加石膏的用量,装瓶装袋后及时灭菌;⑤石灰用量不能过大,一般为2%左右;⑥选用晒干无霉烂的原料,对混有松杉柏樟木屑的原料应自然堆放风化半年以上,经日晒雨淋除去芳香油类抑菌物

3、质;⑦根据所选材料适量加入化学肥料,尿素添加量不超过0.1%或不要添加。  二、接种后料面上和菌种块上出现绿色杂菌  产生的绿色杂菌属于木霉和青霉,这两种杂菌的孢子在空气中分布广,活动频繁,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萌发生长,造成危害。原因主要是接种时无菌操作规程失误或接种环境消毒不彻底,杂菌孢子在接种过程中与菌种一起寄居在培养基上。由于刚接入的菌种没有萌发,没有抵抗能力,一旦产生杂菌,首先就在料面上出现。  防治措施:菌种制作中,接种箱应密封好,接种前用紫外线、臭氧机、气雾消毒剂等做好消毒处理;栽培接种时,对接种场地(接种室)消毒要彻

4、底,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增大用种量,让菌种铺满整个料面。  三、菌种萌发不吃料  接种后菌种块菌丝萌发良好,色泽绒白,大量生长气生菌丝,但迟迟不向料里生长。原因主要是培养料不适合菌丝生长,常见于:①原料霉烂变质,产生大量细菌的有害物质;②培养料含水量过高;③拌料后堆闷时间过长,装袋后未及时灭菌,原料发酵变质;④皮或米糠等辅料质量低劣或添加量不足;⑤多菌灵、克霉灵、石灰等抑菌剂添加过量,菌丝难以生长;⑥菌种质量低劣,生活力减退,菌丝吃料能力减弱;⑦接种后,棉塞过紧、料袋两头扎紧或没有及时刺眼,造成菌丝缺氧而停止生长。  

5、防治措施:①不用霉烂变质的原料;②配料时掌握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含水量为60%~65%;③及时装袋灭菌,防止原料酸败;④选用优质的皮或米糠,添加量为15%~20%,最好添2%-5%玉米面,以利于菌丝生长;⑤多菌灵、克霉灵等抑菌剂添加量以0.1%~0.2%为宜,或不添加,石灰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为2%左右;⑥选用优良菌种;⑦棉塞不能过紧,菌袋两端及时刺孔,以利通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