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答案

ID:47965116

大小:7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18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组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是适应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动机: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具有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活动性的特征。群体:群体是两个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特征:1.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2.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

2、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领导: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必须有以下3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观念形态文化、制度一行为形态文化和符号形态文化的复合体。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组织环境调

3、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影响组织的有效性。组织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团队: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组织承诺:是指“一种束缚力”,它把个体约束到与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相关的行动上。组织承诺结构的三因素: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它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并且指引行为导向目标。

4、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

5、,共42分)1、简述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关系: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即指向的是一般人群还是特殊个体,态度的特殊性越高,预测就越准确2、时间因素:态度与相应行为的时间间距越短,二者的关系就越是密切,预测越准确。3、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态度与行为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公众自我意识高者较关注外在的行为标准,如哲学家的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致性较高,政治家则较低。4、态度的强度:态度越强、信息知识越多,与行为越一致5、态度的可接近性:指态度被主体意识到的程度,越是来自直接经验的态度对行为的影响越大。态度对行为的影响(管理中的作用):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6、。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3.态度影响忍耐力。4.态度影响相容性。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哪些?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可分为四种:1、动力作用。动力作用即价值观作为个体追求价值行为的动力。2、标准作用。标准作用即以价值观作为评价标准判断人们行为的利害、美丑、善恶,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取舍,影响人们的态度。3、调节作用。调节作用即以价值观调节自已的行为为指向和一定的价值目标。4、定向作用。价值观包含着价值要求,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并带有鲜明的意向和情感色彩。3、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

7、内聚力,将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群体凝聚力的形成有三个层次:人际吸引、成员对群体规范的遵从、成员认同群体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可见,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强弱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成员对群体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和群体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就成员个人而言,群体对其凝聚力的大小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其一,群体自身对成员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成员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其二,成员与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是否遵循了互惠性原则,保持一致;其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