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开题报告

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开题报告

ID:480662

大小:10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8-09

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磷酸锌钴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磷酸盐类微孔材料由于其丰富的结构化学及在催化、吸附、离子交换、分子识别、磁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瞩目。许多金属元素如Ga、In、Mo、V、Ti、Fe、Co、Ni、Zn等微孔磷酸盐化合物相继被合成出来,微孔骨架组成元素已超过30种,其新颖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磷酸盐微孔化合物中,磷酸锌化合物是拓扑结构最为丰富的一种。迄今为止,合成的磷酸锌化合物已有210多种,除了极少数具有与已知分子筛相同的拓扑结构外,大多数都产生了新的拓扑结构。近年来,人们开始将另一种过渡金属元素掺入磷

2、酸锌结构中,希望得到具有开放骨架结构的混合磷酸盐晶体。在这些化合物中,具有磁性的磷酸锌钴盐引起了大家特别大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经有大量的磷酸锌化合物被合成出来,但是磷酸锌钴晶体却不多。在本课题中,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有机胺作为结构导向剂,利用水热法合成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磷酸锌钴晶体,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其空间结构,并使用XRD、IR和TGA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全面表征。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2.1无机微孔材料的分类多孔无机固体材料[1]可以是晶体或是无定形,由于其内部孔腔尺寸分布范围宽和拓扑学结构的丰富多样性,它们被广泛地应用在吸附、非均相催化、各类载体和离子交换等领域。

3、按照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的定义,多孔材料可以按它们的孔径分为三类[2]:小于2nm为微孔(micropore);2至50nm为介孔(mesopore);大于50nm为大孔(macropore),有时也将小于0.75nm的微孔称为超微孔。其中结构性能最为独特的是无机微孔晶体材料,它可分为硅铝酸盐(沸石分子筛)、磷酸盐和其它一些层柱状化合物(如图1)。8图1分子筛家族2.2沸石分子筛沸石是最广为人知的微孔材料家族。沸石具有三维空旷骨架结构,其骨架是由硅氧四面体SiO4和铝氧四面体AlO4所组成,统称为TO4四面体(基本结构单元)[3]。所有TO4四面体通过共享氧原子连接

4、成多员环或笼,被称为次级结构单元(SBU)。这些次级结构单元组成沸石的三维结构。骨架中由环组成的孔道是沸石最主要的结构特征,而笼可以被看成是更大的建筑块。通过这些SBU不同的连接可以产生许多甚至无限的结构类型。例如,从β笼(方钠石笼)出发,可以产生方钠石(SOD)(一个β笼直接连接到另外一个β笼),A型沸石(LTA)(二个β笼通过双4员环相连),八面沸石(FAU)(二个β笼通过双6员环相连)和六方结构的八面沸石(EMT)(另一种二个β笼通过双6员环的连接方式)。在A型沸石中,β笼围成一个直径为11.4Å的大笼,其最大窗口只有8员环(直径约4.1Å),而在八面沸石(FAU)中,β笼围

5、成一个直径为11.8Å的大笼(称为超笼),其最大窗口为12员环(直径约7.4Å)。1756年,瑞典科学家A.F.Cronstedt将一种矿物Stilbite进行焙烧时发现有气泡产生,类似液体的沸腾现象,因此将其命名为“沸石”[4]。后来人们发现沸石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矿物,其结构也多种多样,迄今为止,已发现了近五十种天然沸石。沸石的人工合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期(1862年),当时的合成主要是模仿天然沸石的地质生成条件,即在高温和高压(高于200℃和大于10MPa)的条件下合成,但结果并不理想。真正成功的合成是Barrer等人在1948年首次合成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沸石[5]。之

6、后,美国联合碳化合公司(UCC)的Milton和Breck等人发展了水热合成沸石的方法,即在温和的水热(大约100℃和自生压力)条件下成功地合成出A型[6]、X型[6]、L型[7]、Y型[8]以及丝光沸石[9]。1961年Barrer和Denny首次将有机季铵盐阳离子引入分子筛合成体系[10]8,开创了模板合成沸石分子筛的新路线。有机阳离子的引入不仅合成出具有与已知天然沸石结构相同的分子筛,而且也合成出全新结构高硅铝比甚至全硅分子筛,如ZSM-n系列沸石分子筛[11]。为了使分子筛具有特殊的催化性能,在研究全硅和硅铝分子筛合成的同时,杂原子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7、12]。人们采用同晶取代的方法,用周期表中的众多元素,如B、Ga、In、Ge、Sn、Sc、Ti、V、Cr、Mn、Fe、Mo、Zr、La等二十几种元素的杂原子同晶取代分子筛骨架中的Al和Si而合成出杂原子分子筛[13,14]。这些杂原子的引入,不仅改变了分子筛的离子交换、表面酸性等性质,更重要的是骨架中的金属离子常常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如TS-1分子筛[15,16]。2.3磷酸盐微孔材料2.3.1磷酸铝微孔化合物1982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的S.T.Wi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