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精神.pdf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精神.pdf

ID:48104904

大小:1.08 M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6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精神.pdf_第1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精神.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精神.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用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精神王冬翔(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9)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形象和内涵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缔造者、造园元素和营造手法等方面探讨、解析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深层营造精神,从而希望能为现代造园活动——主要是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审美和营造方法上的借鉴。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精神;造园元素;造园手法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3)10—126—02文人画家,当然还有工匠,越来

2、越多的人加入到造园活动前言中来。造园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不少的造园理论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家(计成、李立翁)和造园实践家(清张涟、张然父子;是社会经济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与大很多文人画家多善叠石),一些造园论著也开始出现,如自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特定的价值观计成《园冶》、李立翁的《闲情隅寄》等。所谓“三分匠和审美观。“天人合一”“家国同构”,追求天、地、人和七分主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说明了园林的主要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应当而且能缔造者

3、。够获得统一。能主之人。作为园林的主要创作者,多为文人和画家,中国园林的营造不同于宫殿、寺庙、民居建筑等,以以及具有这样身份素养的如计成等的造园家。许多园林都明确的轴线来进行空间的组织,有相对比较规整、明确、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严谨的秩序,亦不同于西方园林对几何形体的关注,有着工匠。任何建筑、园林都需要通过工匠最终来施工完强烈的几何关系。从营造的角度来看,中国园林概括起来成,毋庸置疑,中国古代肯定出现过很多能工巧匠。但中具有如下一些特征:国古代向来不大重视工艺技术,工匠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1)师法自然,以艺术

4、的手法摹写自然,艺术化地再现工匠手艺多师徒口授相传。自然。自然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变的,摹写和艺术化再现的此外还有风水师。风水可谓无处不在,人有趋吉避凶过程往往带有很多个人的感性色彩。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演的天性,择“生地”吉处而营之。其本质上讲究的就是建绎形成一些“共识”“共性”,却难以也似乎无法上升到充分筑与环境(自然环境和既成的环境)的关系。园林为了玩的理性高度,有章可循、可范,这是造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赏,虽然对风水似乎不太明确讲究,但仍然对朝向、因应(2)对意境的追求。这是由中国园林的园主和创造者等很讲究,所谓相地就是

5、园林地的位置、地形、地势、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决定的,通过对造园元素的布积大小的观察研究,进而进行立基。局组合,营造特定的园林意境氛围。所谓意境包含着体味2造园元素的特色,是难于言传和表现的,“会心处不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意境的营造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和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元素大致由建筑、山石、水、花物质形态来体现和强化,如匾联题词的最终点题。这是造木组成,但组合起来千变万化,楼台亭榭、山石水池、花园的又一重点和难点。木虫鱼共同绘织成一幅幅生动而意境深远的天然画卷。(3)造园无定式,多重感觉、经验,灵活多变

6、,亦增建筑:《园冶》所载的建筑形式有厅堂、房、楼、阁、加了施工的难度。“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亭、榭等,但墙垣、廊庑、亭是使用最多也最富变化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造园的建筑元素,也最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对情趣和意境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相关论著则出现得很晚,一部《园冶》营造。讲述的全是计成的造园经验,言所然而未说明所以然,没墙垣:自由灵活,曲折多变,围合界定空间和引导流有“为什么”的理性分析,不易把握。线。随地形高低曲折而变化,立面也可以起伏和变化,如(4)古典园林的美是在行进过程中来体味的,

7、是空间云墙;墙上开设漏窗、门洞,墙与廊庑曲折结合形成“哑——时间、步移景异的流动美,需要造园者对整个园区统巴院”,增加了空间的渗透和层次,造成空间的流动变化,筹营造,全方位经营。丰富了空间的变化和趣味。廊庑:是主要的连接元素,结构简单,丰富多变,具1园林的营造者有引导、分隔空间的作用,增加了空间的层次,造成空间从早期的帝王将相、皇亲贵戚到门阀士族、世俗地主、和流线的曲折。连廊蜿蜒曲折,可长、可短、可直、可曲,126建筑建材装饰2013年第10期应用研究有曲尺曲、之字曲,并随着地形的起伏可形成“爬山廊”。通过小径、连廊等加以适

8、当的引导和暗示,引人探幽入胜,亭:很早便出现在园林中,唐宋时则已广泛运用,产景观逐步展现,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生了许多流传久远的名亭。亭的形式丰富,有圆亭、方亭、层次:这似乎受绘画的影响。中国绘画讲究高远、平远、六角亭、八角亭(《园冶》中还记载有梅花亭和十字亭的深远,讲的就是层次的经营,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