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

ID:48119886

大小:4.70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05-06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_第1页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_第2页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_第3页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_第4页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消化与吸收学习要求: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2.熟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3.了解胃肠激素及其作用;4.掌握唾液、胃液、胆汁、胰液的分泌及功能;5.掌握胃和小肠的运动;6.掌握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等。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与消化方式(一)概念1.消化:消化道内食物被分解成结构简单,能被动物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生理过程。2.吸收: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第五章消化与吸收.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直接吸收蛋白质(F)碳水化合物脂肪消化吸收废物排出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二)消化方式1.机械

2、性消化(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3.微生物消化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二.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自动节律性3.伸展性4.紧张性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的敏感性第五章消化与吸收蠕动分节运动第五章消化与吸收分节运动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生理意义: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消化;②增强食糜与肠粘膜的接触,利于吸收;③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一)静息电位(-50--60mv)除钾外流外,还有少量的钠和氯外流。因此膜电位小于钾

3、的平衡电位。(二)慢波电位慢波电位:是在膜电位基础上产生缓慢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复极化电位变化,因频率低得名。空腹、无刺激、不收缩时也存在,又称基本电节律。产生机理:肌源性,由钠泵的节律性活动引起去极化。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三)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当慢波去极化达或超阈电位时,在其波幅上产生1-数个动作电位。产生机理:钙内流是其去极化的主要离子基础。第五章消化与吸收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系统:也称肠神经系统,分布于胃肠壁内。内在神经系统构成一个自主神经系统,可独立整合信息实现局部反射。整体条件下受外来神经调控

4、。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分类2.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1)粘膜下神经丛2)肌间神经丛内在神经丛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在神经系统(二)外来神经系统交感N和副交感N的双重支配副交感N的作用主要,副交感N主要是迷走N,其节后纤维多数是胆碱能纤维,主要是兴奋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机能,交感N节后纤维属肾上腺素能纤维,主要是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机能。第五章消化与吸收肠壁的神经支配及其对内在神经丛活动的影响示意图第五章消化与吸收支配肠道的植物性神经系统五.胃肠激素(一)胃肠内分泌细胞(APUD细胞)◆内分泌

5、细胞:单个、不均匀分布在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胃肠激素: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激素的总称,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消化器官的活动。◆脑-肠肽:由消化道和脑部肽能神经系统释放的肽类激素。第五章消化与吸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抑胃肽胰岛素↑++葡萄糖↑糖原血糖浓度↑3.营养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二)胃肠道激素及其作用+第二节摄食一.摄食方式滤食(鲢),吸食(蚊子),采食和捕食(大多数草食,肉食和杂食性动物)二.动物采食的调控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区第五章消化与吸收鱼类的口和

6、咽没有明显界限,出现鳃的部位为咽,前方为口腔,一般合称为口咽腔。肉食性鱼类,如鲈鱼等口裂一般都很大,杂食性和植食性鱼类相对较小。凶猛肉食性鱼类牙齿尖利,以取食浮游生物为主的鱼牙齿弱小,植食性的鱼牙齿多为咀嚼型。第五章消化与吸收鱼类的舌一般不发达,但有味蕾,起味觉作用。鳃耙是滤食器官,以浮游生物为主的鱼类,鳃耙长而细密,数量多且结构复杂。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鳃耙短而稀疏,对获取食物作用不大。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一.唾液的分泌(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溶菌酶—杀菌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唾液腺分泌唾液无色、无味、中性液H2O:占

7、99%无机物有机物第三节口腔消化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主要功能:1.湿润食物,便于咀嚼和吞咽。2.溶解某些成分引起味觉。3.有淀粉酶时,分解部分淀粉---鱼的口腔内没有唾液腺,也无重要的消化酶。4.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可杀菌。5.反刍类唾液含大量缓冲物(碳酸氢盐)缓冲瘤胃发酵所产有机酸,以维持适宜的pH。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二)唾液分泌的调节1.条件反射:食物入口前,以其色、香和形等形式刺激高级中枢,引起唾液分泌。2.非条件反射:食物入口后以机械、化学和温度等形式直接刺激口腔粘膜引起分泌。初级中枢:延髓;高级中枢:下丘脑及大脑

8、皮层。传入N:三叉N的舌咽N,面N,迷走N的咽支等。传出N:副交感N为主,兴奋时引起分泌量大,有机物少(多而稀);交感N兴奋时分泌量少,有机物多(少而稠)。第五章消化与吸收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二.咀嚼---鱼、禽不咀嚼作用:1.机械粉碎食物2.与唾液充分混合、湿润和润滑食物。3.反射性引起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运动。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三.吞咽吞咽时,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