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与评价.ppt

风险识别与评价.ppt

ID:48150554

大小:1.68 MB

页数:135页

时间:2020-01-17

风险识别与评价.ppt_第1页
风险识别与评价.ppt_第2页
风险识别与评价.ppt_第3页
风险识别与评价.ppt_第4页
风险识别与评价.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险识别与评价.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陈明珍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阶段原始管理阶段,也称经验自防阶段传统管理阶段,也称经验管理阶段现代安全管理阶段,也称系统管理阶段传统管理理论-事故理论认识论: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对象和认识对象,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逆向思维: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表现:头痛医头、就事论事,被动与滞后。传统管理理论-方法与特征方法:事故分析(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四不放过原则(原因,当事人,责任人,措施)特征:建立在事故统计学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发展细分成两大阶段2

2、0世纪50-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安全科学原理正在不断的发展。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20-80)认识论:以危险和隐患为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及对危险和隐患事件链的确认。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和动态认识。确立了人、机、环和管理缺陷等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的综合措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防评价的概念和思路。现代安全科学原理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组织)自己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

3、全信息论,安全文化等科学理论安全系统要素现代安全科学原理(90年代以来)具体表现: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采取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适应、自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人的本质安全化:不但要解决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从而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思想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管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为主动、本质、超前管理变外迫型目标-内激型目标最本

4、质的转变事后行为或被动行为(Re-active):事故发生的处理、调查及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调查-报告-处理。事前行为或主动行为(Pro-active):确定哪些部分的活动是有危害性的,对危害管理分为四个步骤:识别-评估-控制-恢复功能各不相同,但二者不能偏废。3.6事件incident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es”。3.1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

5、工伤亡事故报告及处理规定》--1987年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相关术语和定义金字塔理论(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千万次的隐患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海因希里Heinrich20世纪50年代统计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48334件轻伤事故1666件死亡重伤事故事故系统要素4M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环Medium:环境不良;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事故隐患HiddenPeril危害因素/危险源/环境因素3.11危害因素HSEhazardidentification一个

6、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或状态。3.4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6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3.4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5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按导致事故、

7、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物理性2.化学性3.生物性4.心理与主观性5.生理性6.行为性7.其他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生产场所、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表1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6种)表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34种)表3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1种)表4有毒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61种)风险/风险评价3.14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R=C*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