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化石吟.ppt

16课化石吟.ppt

ID:48165101

大小:2.7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1-17

16课化石吟.ppt_第1页
16课化石吟.ppt_第2页
16课化石吟.ppt_第3页
16课化石吟.ppt_第4页
16课化石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16课化石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动物的尸体沉入海底,慢慢被沉积物覆埋2.较低层的沉积岩变成化石,动物遗体也硬化成化石3.岩石受到侵蚀4.化石暴露出地表“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荷叶猛犸象最早的鱼儿——阿兰达鱼最早登陆的鱼儿——蛇螈最早的鸟儿——中华龙鸟最早的树儿——裸子植物骸骨()葱茏()潜行()档案()裹藏()悄然()躯壳()万载()猛犸()引颈长吼()一、掌握生字词。háicóngqiándàngguǒqiǎokézǎimǎjǐng骸骨:尸骨潜行:本文指秘密行走乌有:没有裹藏:包裹隐藏起来,不易被发现幽

2、雅:幽静而雅致(多用于指环境)叹服:称赞而且佩服葱茏:(草木)青翠茂盛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整体感知◆本诗可分为几层?概括各层大意。◆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部分: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部分:7节,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全诗共7个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节):开头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不断的问句,以疑问略带遐想的语气引发读者对亿年前神秘世界的想象和思考。第二部分(3~6节):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

3、思的内容。用一种赞美的语气、用拟人手法来写化石,表现了对化石的赞颂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的叹服。第三部分(7节):照应1、2节的设问,用陈述的语气为第2节作了肯定的回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三、品味探究1、结构方面。(1)诗的第一节接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诗的第一节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回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中提到的“最早生物”依次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祖先和裸子植物。(2)诗的第2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构成前后照应的关系。“逝去万载的世界

4、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前有提问,后有回答,有放有收,这样写,使全诗结构完整而又严谨。2、修辞方面(1)、全诗运用的是第几人称?表现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二人称。作者将化石当做可以说话的人,运用了拟人手法。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化石,显得自然亲切。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怎样理解?“刻下道道皱纹”不是写人,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

5、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