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含习题答案)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含习题答案)

ID:48280844

大小:62.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5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含习题答案)_第1页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含习题答案)_第2页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含习题答案)_第3页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含习题答案)_第4页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含习题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含习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生平极其时代背景;诵读诗歌,并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大意,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情景交融、比兴、用典)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初步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的爱国热情,人格力量,对国家的责任感。【教学重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难点】鉴赏诗歌

2、的语言、表现技巧【知识链接】(一)知人: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

3、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著有《杜工部集》。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4、”。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分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2.十年困居长安时期(35至44岁)3.陷贼和为官时期(45至48岁)4.西南飘泊时期(48至58岁)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政局的动荡,官场的日趋腐败,使他的理想破灭。饱经忧患的他对人民的苦难有了彻骨的感受: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忧心如焚: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的诗被誉

5、为“诗史”!他的诗歌艺术丰富多彩,或雄浑奔放,或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创作成就辉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被誉为“诗圣”!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115

6、4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淳熙五年(1178年),被召回临安,先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6他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为主和派所忌,一再遭到打击排斥,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

7、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二)论世:《拟行路难》: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只看你的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即使你才华横溢,只要你出身低贱,你就不可能做到高官。而鲍照出身鄙野,家境贫寒,甚至要拿着锄头下地干农活过日子,即使他29岁就写下了《拟行路难》十八首,最终也只做了侍郎,幕僚这样的小官。所以,造成鲍照愁的直接原因是怀才不遇,根源是门第低贱。《蜀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

8、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书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