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书愤、蜀相

拟行路难、书愤、蜀相

ID:9029111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5

拟行路难、书愤、蜀相_第1页
拟行路难、书愤、蜀相_第2页
拟行路难、书愤、蜀相_第3页
拟行路难、书愤、蜀相_第4页
拟行路难、书愤、蜀相_第5页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书愤、蜀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拟行路难(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的内容。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2、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

2、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鲍照的《拟行路难》一诗就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二、朗诵诗歌(读通)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1.播放伴奏,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读懂):试翻译这首诗。原诗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意译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举杯饮酒而中断了

3、《行路难》的歌唱。人心又不是木石,怎会没有感情?欲言又止,不再多说什么。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四、反复朗读,力争背诵。五、诗歌鉴赏(赏析)1.师问: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2.师问: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

4、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3.师问: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5、。4.师问: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5.师问: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明确: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

6、的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六、总结全文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

7、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写一篇杂谈。【板书设计】拟行路难鲍照认命——不认命——认命︱︱︱抨击悲愤无奈《书愤》——例谈高中古诗赏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②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③通过对内容、语言等方面的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④通过诵读、讲析、问答与探究等方法,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⑤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

8、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颔联的分析,赏析诗歌意象与语言艺术。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三、教学准备本课将制作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四、教学时间本课计划一课时授完。(如果课堂活动活跃,讨论深入,超时,那么意象赏析、形象赏析可以放在下节课)五、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对陆游的赞美。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陆游的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