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doc

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doc

ID:48557014

大小:90.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1-27

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GB50215—941995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4年7月12日32矿井机电运输设计规范第三章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第一条斜井井筒有倾角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采用串车提升时,井筒倾角不应大于25°;二、采用箕斗提升时,井筒倾角应为25°∽35°;三、采用普通胶带输送机提升时,井筒倾角不应大于16°;第四章井筒第一节立井井筒第一条井筒提升罐道,应采用钢罐道或钢丝绳罐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钢罐道:宜采用型钢组合罐道、型钢整体罐道或钢轨罐道;二、钢丝绳罐道:宜采用密封或半密封式钢丝绳。对提升终端荷载不大、

2、服务年限较短的井筒,也可采用6股7丝普通钢丝绳。第二条罐道梁可采用简支梁、连续梁及悬臂梁布置形式,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悬臂梁,其悬臂长度宜小于0.7m。罐道梁的间距应根据所选用的罐道长度及罐道受力大小确定,宜为4∽6m.井筒中各种梁与井壁的固定方式,宜采用树脂锚杆固定。第三条32井筒装备选用型钢时,在满足受力情况下,应选用同型号的b、c型。井筒内所有金属构件及连接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条件适宜时,井筒装备构件宜采用耐腐蚀材料。第四条井底水窝深度与清理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井底水窝深度,应根据井筒用途、井筒装备、提升系统、水窝清理方式、井筒

3、延深方式等因素确定;二、箕斗井的清理方式,应根据井底与大巷的相对关系确定。箕斗井井底在运输水平以下,应设清理硐室及清理平巷;三、罐笼井井底的清理方式,可利用巷道与箕斗井清理巷道连通,集中进行清理,或在井底水窝设水泵进行清理,但必须设置便于行人的通道。第二节平硐和斜井第一条斜井井筒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一、胶带输送机提升的斜井井筒,胶带输送机一侧最突出部分与井壁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另一侧铺设单轨检修道并设人行道,如有其他可靠的检修运输措施,可不设检修道,只设人行道;二、采用双钩串车或箕斗提升的斜井井筒,应按双轨布置。仅有一个水平时,也

4、可以布置成三根轨,在井筒中部设双道错车;三、采用人车运送人员的斜井,当为双钩提升时,应在井口和井底适当地点分别设置人车停放线。当单钩提升时,可在井口或地面设置人车停放线。32第二条箕斗或胶带输机提升的斜井,应设置井底水窝、水窝泵房及沉淀池。第五章进底车场及硐室第一节井底车场第一条采用600mm轨距1t或1.5t矿车的斜井甩车场平曲线半径可采用12∽15m;竖曲线半径宜采用12∽20m;提升牵引角(矿车上提时,钩头车的运行方向与提升钢丝绳的牵引方向的夹角)不应大于20°。空、重车线的长度根据大巷运输方式确定,但不应小于一次提升串车长度的2∽3

5、倍。采用其他车辆提升的井筒,其甩车场平、竖曲线半径应根据选择车辆的参数确定。第二条井底车场调车作业应采用机械操作,并应辅以必要的自动滑行。矿车进出罐笼或翻车机的作业,应采用机械操作,并应采用集中控制。第二节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第一条采用机车运输时,井底车场通过能力应根据运行图表确定,编制图表时可采用下列速度和时间:一、当机车位于列车前、后,运距小于50m时,列车速度采用1m/s,运距在50∽100m时,列车速度采用1.5m/s;32二、当机车位于列车前,运距大于150m时,列车速度采用2m/s;三、当机车单独运行时,运距小于100m时,列车速度

6、采用2m/s,运距大于100m时,列车速度采用2.5m/s;四、机车摘钩、挂钩、转换运行方向、启动和通过手动道岔时间宜各采用10s;五、机车牵引底卸式矿车通过卸载坑的速度宜采用1m/s。第二条井底车场内调车方式采用自动滑行时,车辆在各线段的运行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直线段不应大于3m/s;二、阻车器前宜为0.75m/s,最大不应超过1m/s;三、曲线段宜为0.75m/s,最大不应超过2m/s。第三条采用机车运输时,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应按下式计算:Njd=×式中Njd—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t)Qjd—每一调度循环进入井底车场的所有列车的净载

7、煤重(t)Tjd—每一调度循环时间(min)。第四条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第三节硐室第一条井下主变电所与主排水泵房应联合布置,并应靠近敷设排水管路的井筒32。与井底车场巷道连接的通道中应设置栅栏门和易于关闭的密封门,主变电所与主排水泵房之间应设置防火门。管子道与井筒连接处应高出主排水泵房地面7m以上,并应设置平台,平台尺寸应在发生事故时能运送排水设施。管子道的净断面应保证安设排水管后能通过水泵或电动机。管子道应设人行台阶和铺设轨道。第二条井下水仓应为两条独立的互不渗漏的巷道组成,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应能正常

8、使用。井下水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矿井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及发下,井底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h矿井正常涌水量;二、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m3/h,井底水仓的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