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

高效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

ID:48601442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6

上传者:U-3713
高效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1页
高效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2页
高效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3页
高效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4页
高效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浅议高效课堂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摘要】现代越来越来重视每个人的一生发展,教育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实现教学中通过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树立主动参与意识;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使他们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那么,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就数学学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往往过于紧张,课堂上学生丝毫的“乱说乱动”,答问中出现差错,作业疏忽大意,都会招来学生的冷眼和教师严厉批评,学生终日处在紧张、压抑、沉闷的课堂氛围中。这样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局面,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要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求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ABA1B1DCD1C1214 论,使学生始终处在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学习。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保持对所学学科、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就能积极主动地钻研该学科,并产生一定的学习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在讲授新知开始,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是决定一节课的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讲课之始,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根据教材特点,提出新颖的,有吸引力的问题,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了参加本周我校开展的《唱红歌》助兴节目演出,我们七年级组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数据,怎么处理这些复杂的数据呢?就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了新知识—直方图的学习。2.让数学教学活动以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数学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不感到陌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例如,在教完勾股定理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题:如图,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对角顶点C1处(三条棱长如图所示),问怎样走路线最短?最短路线长为多少?   ABDCD1C1①421AC1=√42+32=√25;②ABB1CA1C1412AC1=√62+12=√37;AB1D1DA1C1③412AC1=√52+22=√29.根据题意学生讨论分析,蚂蚁爬行的路线有三种情况(如图①②③),由勾股定理可求得图1中AC1爬行的路线最短.三、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一位著名教育心理学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必须让学生参与。 1.提供操作的机会。“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为存真地辩论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出规律。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可先让学生把两个全等三角形拼在一起,量出拼起来的各角的度数 ,各边的长度。通过剪、拼、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性质。这也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2.创设交流探讨机会。新课标中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大家听,让其他同学进行讲评。学生通过“说思想”、“说关系”、“说方法”、“说过程”等一系列“动口”活动,用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即就是学生说错了,我们也要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以便大家发现问题,学生改正。如学习了不等式有这样一道题:某班有43位同学要去“春游”,门票每人60元,50人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买票合算?为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争着发言,有的说当然是买43张票,但也有的说买50张票合算,因为他们可以打八折,这时老师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大家在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深入交流,大胆展示,严格计算最终得出买50张团体票能打八折比较合算,因为60×43=2580(元);60×50×0.8=2400(元)能省180元,通过这样的实际例子,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3. 自主选择学习空间。人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同时,人人参与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着特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那么的教师学法指导就应及时跟上。  1、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的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的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的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正在推广的一案三单中的“问题导读单”就是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2、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教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讨论的习惯。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的习惯。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③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④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便学生学会反思。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达到思悟思,融会贯通。4.培养学生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课时小节慢慢过渡到章节的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楚,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五、注重数学实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创造力,使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我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首先,学生分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 调查问卷,亲自到学校、街道及公共场所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然后运用计算机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及相应的措施。最后,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