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造就的惊喜.doc

意外造就的惊喜.doc

ID:48623288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意外造就的惊喜.doc_第1页
意外造就的惊喜.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意外造就的惊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意外造就的惊喜那天的早读课上,同学们在读《石灰吟》,当读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时,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和‘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我也愣住了。这个问题我可是从没思考过。我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陈思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想该怎么解决。“生:查字典,查资料。(教室里热火朝天,大家争先恐后地翻阅《成语字典》

2、及手头的资料。)生1:我查到了,“粉骨碎身”和“粉身碎骨”意思一样,都是说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大家表示赞同。)师:解决了“粉骨碎身”和“粉身碎骨”的词意,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生:(面露难色)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别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师生分层次读,生将“粉身碎骨”引入诗句读,师读原句。)生:(沉思片刻,有几只小手举起)因为“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的意思要更进一层。师:(惊喜)为什么?生:(迟疑)这……生:我知道了,“粉身碎骨”是说身体变成粉末,骨头变成了碎片,但是有的骨头可能还连着。而“粉骨碎

3、身”是说骨头变成了粉末,身体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的意思更进一层,更能表达作者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死的品质。生:我还想补充,“粉身碎骨”只是说身体成了粉末,而“粉骨碎身”是连骨头都成了粉末,更何况身子呢?从而我们更能体会到作者为了正义的永存,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的高尚情操。他连“粉骨碎身”都不怕,还怕什么呢?(掌声四起)师:(激动、动情)多么生动的描绘啊!为了正义的永存,作者连粉骨碎身都不怕,还怕什么呢?这两个词语仅仅是稍稍调换了词素的顺序,竟有如此深刻的内涵,中国的语言文字

4、真是神奇无比,魅力无穷。(再读诗句,学生神情肃然,读得那么投入。)反思:这是一段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学生深刻的理解和他们出色的表现在我的心里激起了强烈的震撼。掩卷深思,我对“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更深的体会。1.学生——课堂活力的缔造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此案例中,学生们多有思想,多会思考!他们竟抓住了“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的异同进行质疑,展开研讨,创造性地重新诠释了文本意义。想来汗颜,作为教师的我在这个问题提出的刹那间,头脑竟是一片

5、空白。这首诗我已教过数遍,但从未想到过这个问题。学生们不仅敏锐地发现并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自读自悟、互动交流的思维碰撞中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自始自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在与文本零距离接触进行心灵沟通的同时,更是深深体悟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突破常规的质疑,这无疑是本堂课焕发活力的神来之笔。古人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教师就得全面关注学生,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书、说话,不断地质

6、疑、解疑,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生动起来。2.教师——点燃火炬的智者。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和索取意义,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意义,乃至创造意义。教师的职责便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智者,拥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火花,精心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7、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创新之火必定燎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