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7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课件.ppt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7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课件.ppt

ID:48681190

大小:1.1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19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7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课件.ppt_第1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7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课件.ppt_第2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7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课件.ppt_第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7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课件.ppt_第4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7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7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小学时你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则吗?你来说说,你认为有理数的加减法则是什么呢?新课导入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下午放学时,小新的车子坏了,他去修车时,不能按时回家,怕妈妈担心,打电话告诉妈妈,可妈妈坚持要去接他,问他在什么地方修车,他说在我们学校门前的东西方向的路上,你先走20米,再走30米,就能看到我了。于是妈妈来到校门口,妈妈能找到他吗?推进新课思考1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上面的问题如何解决?(1)若两次都向东,很显然,一共

2、向东走了50米。算式是:20+30=50,即这位同学位于学校门口东方50米。这一运算可用数轴表示为:(2)若两次都向西,则他现在位于学校门口的西方50米处。算式是(-20)+(-30)=-50这一算式在数轴上课表示成:(3)若第一次向东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则利用数轴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学校门口的西方10米处。算式是:+20+(-30)=-10请你把这一算式在数轴上表示(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利用数轴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学校门口的什么地方?如何用算式表示?算式是:(-20)

3、+(+30)=10对于以下两种情形,你能表示吗?(5)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20米,那这位同学位于学校门口的什么地方?这位同学回到了学校门口,即-(20)+(+20)=0(6)如果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没有走,那如何呢?-(20)+0=-20,这位同学位于学校门口的西方20米思考2根据以上6个算式,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相加的符号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一个有理数和0相加,和分别为多少?(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

4、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加减法则: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计算:(1)(-3)+(-9);解:(-3)+(-9)=-(3+9)=-12(2)(-4.7)+3.9;解:(-4.7)+3.9=-(4.7-3.9)=-0.8典例分析例2一个数是11,另一个数比11的相反数大2,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A.24B.-24C.2D.-2C例3如果a>0,b<0,且a+b<0,比较a、-a、b、-b的大小。

5、解:b<-a<a<-b例4.下面结论正确的有()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②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③两个负数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的和。④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⑤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⑥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A.0个B.1个C.2个D.3个C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1)绝对值不小于3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为0(2)已知两数和,这个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两数和的相反数是,两数绝对值的和是,两数和的绝对值是11121运用新知(3)若a<0,b>0,且a+b<0,则

6、

7、a

8、

9、b

10、(填“>”或“<”)>2.计算题(1)(-15)+27=(2)(-3.2)+(+3.2)=(3)-(-7)+(-2)=12053.列式计算(1)求的相反数与的绝对值的和。(2)某市一天上午的气温是10℃,上午上升2℃,半夜又下降15℃,则半夜的气温是多少?解:10+2+(-15)=-3(℃)4.在-44,-43,-42,……,2001,2002,2003这一串的整数中,求前100个连续整数的和。550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指出,进行有理数加减法运算,首先应先判断类型,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

11、绝对值。特别是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相同,并把绝对值相减,因为正负抵消了一部分。课后小结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3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部分课后作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